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基层减负贵在持之以恒

从整治文山会海、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到新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滥挂牌”……可以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部门持续发力,解决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近期,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更是将为基层减负推向了新的高潮。

为基层减负的后半篇文章不能是“一时的事”,而是“长久的事”,必须持久发力、久久为功。

应在“长效机制”上下实功,确保常抓不反复。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须多言,但要力戒理论学习“走形式”,杜绝理论学习“假、大、虚”。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状况的精准把握,紧密结合当前形势、思想和工作实际,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并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和具体事务中。此外,在压实减负责任上持续用力。各级党委要主动扛起为基层减负的主体责任,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摸清底数查清实情,动态掌握相关进展情况,及时纠正偏差。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厘清工作职责,防止责任无限制转嫁到基层。

应在“理清职责”上出实招,确保减负不减责。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关键在于明确权责,厘清基层的“分内之事”,进一步明晰“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坚持问题导向,依托调查研究推动建立健全、清理规范基层权责清单,确定基层该承担的工作范围、职责事项,推动责权匹配、责能一致,确保基层职责不超标、不超载、不超纲。坚持系统思维,理顺部门间权责体系和上下级权责界限,构建边界清晰、协同合作、服务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为基层降压赋能。推进基层减负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标本兼治作风顽疾,打好减负增效“组合拳”,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应在“关爱干部”上求实效,确保松绑不松劲。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既要做好松绑减负的减法,又要做好正向激励的加法。从实处着力解难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真正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对基层干部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求全责备;同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切实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在为干部干事创业划清底线红线的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 

(嵊州市委组织部 陈润曦)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