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要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夯实科学教育基础、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大服务保障支持上下足功夫、做实文章,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夯实科学教育基础,凝聚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动力。高校是青年科技人才的摇篮,要聚焦国家优势产业、新型产业、未来产业发展需要,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优势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自主培养人才质量,为青年科技人才夯实发展“地基”。创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科教协同育人改革,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工作,将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与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共同支撑人才培养,激发青年科技人才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青年人才托举机制,通过“同场赛马”、公平竞技,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在重点领域、重点学科、重点项目担任主要负责人,在高水平高质量项目建设中“挑大梁”“当主角”。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扬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活力。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设置评价考核周期,减少考核数量和频次,减少过程性评价,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的长远发展。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职业早期的普惠性支持和跟踪培养,设置人才“蛰伏期”,静待青年科技人才“开花”。打破“四唯”评价导向,创新评价方式,开展分类评价,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以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标准。落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职称职务破格晋升机制,破除“论资排辈”和“圈子文化”,打通“绿色通道”,让每一位青年科技人才都能享有公平机会,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加大服务保障支持力度,释放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潜力。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扶持举措,构筑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快车道”。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服务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店小二”,在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对处于成长期、创业期的青年科技人才要“扶一把”“送一程”,在科研设施、经费支持、人才流动、安家住房、医疗保健等方面解决困扰,减少青年科技人才的非科研性事务,保证在科研创新上的绝对时间投入,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要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营造关心、爱护、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吸引、保留和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青年科技人才,持续放大人才群聚效应,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高密市委组织部 綦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