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广西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创新社区警务“一二三”工作法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广西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公安部《社区警务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以警情日研判为抓手,不断实践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创新社区警务“一二三”工作法,积极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新质效,让派出所逐渐回归“防”的主业,取得了“四降四个零发生”的良好成效。即: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61.24%,涉企矛盾纠纷下降34.5%,涉景矛盾纠纷下降55%,涉校矛盾纠纷下降90%,无“民转刑、刑转命”案件,无安全事故、无命案、无进京赴邕非访。

健全优化“一个体系”,实现警务运行高效高质。为更好推动派出所回归“主防”,分局制定出台《秀峰分局“一室两队”警务运行机制提质增效方案》,确保派出所主防体系更加完善。今年以来,辖区所有派出所刑事立案率同比下降35.7%,破案率同比上升22.3%,治安案件办结率同比上升11.7%。一是做精综合指挥室,打造“最强中枢”。对分局各警种研判力量进行全面整合,择优选择10名研判骨干,下沉充实到四所“一室”,并明确“一室”主任由教导员兼任,主要承担勤务指挥、合成研判、综合保障、案件管理、窗口服务等5项职责任务,在分局警情日研判平台的支撑下扁平高效开展工作。二是做强执法办案队,建设“打击精兵”。整合技、网、图等配侦力量,统筹刑侦、禁毒、四所执法办案队等打击力量,构建“战区牵引、刑侦负责、警种融合、所队联动、科技支撑、社区溯源”打防新模式,执法办案队作为战区最小作战单元,负责简单刑事案件侦办、治安案件查处、情报信息搜集等12项职责任务,对本辖区刑事治安案件全流程进行属地查处打击工作。“歼灭”行动以来,战区牵头打击团伙数25个,同比上升17%,打击效能持续提升。三是做实社区警务队,筑牢“最实基础”。通过警力调配,将部分公共关系能力较强的民警补充到社区警务队,实现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的50%。围绕“人、地、物、事、网、组织”等治安基本要素,制定出台《秀峰分局社区民警工作责任清单》,社区民警按照清单,依托秀峰立体精细化网格体系,整合网格员、保安、单位内保和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管好自留地,做好人口管理、社情收集、矛盾调处、隐患排查等工作。今年以来,主动排查采集录入风险隐患点500余条,会同相关部门100%整改完毕。

探索完善“两种模式”,实现警力“7×24小时全覆盖”。推行社区民警在社区、融社区、治社区、安社区,破除派出所原有“大轮班”机制,根据警情,实行动态巡逻、动态接警,社区民警错时、错日工作两种工作模式,今年以来盗窃电动车及电瓶警情同比下降15.1%,盗窃车内财物案件零发生。一是动态巡逻、动态接警。警力跟着警情走。无警时,社区民警、辅警在各社区开展基础工作,同时根据综合指挥室精准研判,将社区警力与巡逻大队警力混编,在各自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巡逻防控。一旦接到出警指令,就开展接处警工作,简单警情:社区民警现场处置,即接即办;非警务警情:根据《秀峰区平安建设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分级分类分流处置;现场难以处理的疑难复杂警情:带回派出所处置,依照秀峰区“基层吹哨 部门报到”,协同办理。综合指挥室汇总分局所有警情,进行督办推进和结果上报,确保所有警情全流程实时闭环。二是落实社区民警错时、错日工作。按照时间、地域等关键要素,警情日研判专班对辖区警情进行分析,发现在地域上,辖区大部分的警情集中在中心广场、滨江路、东西巷、万象城等热门景区和热门商圈,时间上基本是22时至次日2时和周末节假日,工作日上午基本无警。基于上述情况,分局对社区民警的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整,工作日上午安排休息,周末和晚上进社区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下沉机关警力支援,确保了社区警务“不断人”、基础工作“不停摆”,全面提高了见警率、管事率,全面全力压降了警情、防范了案件。

突出“三项治理”,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通过警情日研判,辖区案件性警情已稳定保持低位运行。但非警务警情占比高,且不能快速高效处置,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局立足基层社会治理实际,谋划开展警情溯源治理工作。一是主动溯源治理。在4个派出所组建“2+X”溯源治理小分队(即1名民警1名辅警+若干名网格员)。警情日研判平台对今年以来所有非警务警情进行分类,绘制非警务警情区域、时间热点图,推送各派出所“一室”,辖区派出所溯源治理小分队下沉警情接警5起以上热点区域,按照“一个热点、一个时段、一个团队、一套方案”要求开展治理,通过治理,辖区热点区域从原来的38个,减少到现在的8个,降幅达78.94%。二是多元协同治理。坚持互联共治,加强治理主体相互间的协同,促进“警、网、法”充分融合,逐步构建“党政牵头、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团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架构。一方面,充分发挥公安牵头的禁毒办、反恐办、反诈联席会议等议事机构作用,压实部门溯源治理责任;一方面,针对家庭纠纷、工薪纠纷等难以治本的纠纷类非警务警情,联合民政、城管、市场监管等11家职能单位联动解决;另一方面,针对紧急求助、失物找寻、小孩走失等求助类非警务警情,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人熟、地熟优势,熟练运用公安科技信息化优势,“人网+技网”快速解决。三是突出重点治理。打造“行动学习+金盾溯源”党建品牌,组织全体党员民警“一对一”精准帮扶九类重点关注人员248人,分类、分级纾困帮扶,解决重点人员管控难题;把退休干部职工、公职人员列入易骗高危重点人群,由反诈中心、派出所“一室”定期“点对点”电话宣讲,社区民警不定期上门宣讲,从源头减少辖区电诈被害人70%为该群体警情的发生;实现“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刘兴)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