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立”与“破”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立后破”点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统筹好“立”与“破”两方面的关系,要先建立健全新机制、新体系,再图改革,更要“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稳扎稳打的发展之路。

把握发展规律小步迭代,用好先立后破方法论。立,即创立创建,破,即改变改革。“先立后破”,是因为新技术、新理念、新业态、新发展模式的引入必然会破坏原有的运营模式,产业和相关联企业也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阵痛期”。在“立”的过程中,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如果这些成本最终不能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原本的优势又荒废了,势必出现既“立不住”又“破不成”的情况。因此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循序渐进、小步迭代,通过传统产业的稳定发展为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提供基础支撑,通过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把握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立好向实而行风向标。新质生产力的“立”,并非一蹴而就,短时间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将会面临严峻挑战,更多地是产业需要结合地区实际、发展阶段和行业发展情况来布局。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因此要把握好发展方向,“立”新模式、新产业、高效绿色生态产业;“破”落后模式、低端产业、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以实体经济为根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把握发展质效,找准切口,激发产业引擎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找准关键“切入口”,它并非传统资源转化而成,更需要加速新技术、新资源的价值转化,因此不仅仅是要引入先进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模式,也需要重视高素质人才引育、数据价值挖掘以及管理模式的升级,及产业环境等。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要求,看准形势主动作为、抓机遇、争先创优,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产业振兴。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