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新闻实践营”的同学正在实地了解CCUS项目。禹成炎/摄
“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油藏,可以有效提升原油的流动性,从而增加石油产量。而且,能够将二氧化碳永久滞留地下,实现减碳固碳。”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气驱试验室经理张东说,相较于以往的水驱,用二氧化碳驱油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这种驱油技术学名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指将化肥厂、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冶炼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管道等方式输送到指定地方,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压缩等处理并利用,是化石能源低碳高效开发的新兴技术。
碳排放曾经是石油行业最头疼的“老大难”。如今却成了推动石油增产、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香饽饽”。
“这是我们CCUS项目专用的储气罐,可储存100吨的二氧化碳。”据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彤介绍,胜利油田莱113区块二氧化碳1站,是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其中的一个注气站。
据了解,中国石化依托上下游一体化优势,利用炼化企业高品质、低成本的二氧化碳资源,再结合油田企业现有区块,打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二氧化碳从采到用的闭环。
据莱113区块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张勇介绍,这里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淄博市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其煤气化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气性能稳定,纯度高达95%。而莱113区块中控室的一块科普展板介绍,CCUS技术的“吃碳”本领“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对于莱113区块这片土地来说,二氧化碳可以在这里钻入地下,进行“盖被子”。所谓的“盖被子”,指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以增压的方式注入地下岩层。由于地下油藏致密、少有缝隙,二氧化碳进入岩层后难以跑掉,就像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这样就可以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除此之外,这一技术还可以通过增加地层压力等方式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和采出率。所以CCUS的技术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它既可以“吃碳”也可以“吐油”。最重要的是,这个技术会将注入过程中汽化的二氧化碳回收至储罐中,保证注入过程中的净零排放,实现真正的减碳增油、绿色发展。
勘探开发研究院“CCUS”实验室专家李雪松介绍,要想完全达到“吃碳”的目标,只靠“驱油”是不够的。CCUS的碳封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将二氧化碳只封存在地下。李雪松解释,二氧化碳进入地下有置换、溶解和矿化3种方式,通过这3种方式可以使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
截至目前,包括莱113区块在内,胜利油田已在13个区块应用CCUS技术,累计注入封存二氧化碳150余万吨,平均单井产量提升36.8%。年约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项目建成后预计15年将累计注入1000余万吨,增油近300万吨,采收率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胜利油田几代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
“地下的石油并非像河流一样自由流动,有些低渗透油藏储存在地下几千米深的岩石缝隙中,开采难度大。”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油藏评价研究室经理程紫燕说,低渗透油藏是油田开发必须要啃下的一块“硬骨头”,对端牢能源饭碗具有重要意义。程紫燕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小、黏度小,更容易进入低渗岩石的孔隙中,让原本躲藏在孔隙中的原油“现身”。
理论证明了二氧化碳驱油行之有效,但实践起来却是“关关难过关关过”。胜利油田科研人员于1967年开展该技术攻关,通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才终于实现“油不落地、水不外排、气不上天”。
据了解,中国石化将研究建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中心,重点部署CCUS+风光电、CCUS+氢能、CCUS+生物质能等前沿和储备性技术攻关,建成“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产业化”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延展清洁固碳产业链,打造碳减排技术创新策源地,推动实现CCUS产业化发展,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