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此举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深入挖掘和阐释机构改革在历史脉络、理论支撑与实践探索中的基本特征与内在逻辑,对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历史逻辑
党中央历年来高度重视党和国家机构的建设与改革。改革之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历史视角审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在面对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经济基础持续变化的大背景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上层建筑进行适应性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执政地位的历史使命,更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辉征程,蕴含着清晰而深刻的历史承续性与时代必然性。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逐步构建起了一套符合国情、特色鲜明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中央机构历经六次重大改革、国务院机构进行了九次关键性调整。历次机构改革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1982、1988年机构改革以精简机构、提高效率为重点,1993、1998年机构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核心,2003、2008年机构改革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与大部门体制为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按照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在2013、2018、2023年对党和国家机构职能进行了系统性和整体性重构。通过党政协同健全机构职能体系,为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地位,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这一系列机构改革不仅呈现出前后递进和一以贯之的清晰脉络,更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适应发展形势和顺应人民期待的改革自觉,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持续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其背后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在于,通过不断调整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设置,以灵活应对经济社会条件的深刻变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对党和国家机构解决社会突出矛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浪潮、日益激烈的创新竞争与产业变革以及数字时代加速到来的多重挑战与机遇。
二、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理论逻辑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并非盲目的冒进探索,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的自觉行动,彰显出科学理论与时代发展的同向共进。无论是在机构改革的原则、目标和任务各层面,还是在机构改革的酝酿、决策和落实各阶段,无不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改革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与生动演绎。
中国共产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压舱石和定盘星。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既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政治保障。一方面,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系,高效调整党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巩固党在各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通过机构改革把党的全面领导在各层级、各领域得到有力贯彻和落实。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持续探索并革新党的领导体制与执政方式,使之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机构改革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顶层设计、协调统筹、整体推进和监督实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强党对机构改革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于把握改革的稳定性和方向的正确性。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理论逻辑还体现为在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理论。“三个统筹”是对机构改革的认识深化与纵深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如何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宏观构想和系统设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在适应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过程中,就是通过机构改革践行系统性的发展理念、落实全局性的战略安排。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强调的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强机构改革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确保不同领域的机构改革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机构改革总体效应、提升机构运行整体效能。
三、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实践逻辑
实践性是党的创新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机构改革的根本属性和核心逻辑就在于其实践性。历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动实践。而今,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新任务赋予的使命,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着更加深刻丰富的实践内涵,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时代逻辑与中国改革的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机构改革的现实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党政机构必须紧密贴合经济基础的要求持续全面深化变革。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涌现出不同问题,这需要党和国家主动调整治理制度以回答变动的时代命题、应对特定的时代挑战。当前,国内外环境交织着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与重要节点。
聚焦重点领域是机构改革的关键抓手。牢牢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又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掌握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机构改革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必须突出解决影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机构改革的行动指引。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身精神状态最真实的呼声。坚持问题导向既是鲜明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密码。当前,我国部分领域仍面临着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精准聚焦那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
明确目标导向是机构改革的实践路径。目标是引领行动的指南。而目标导向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将党和人民的改革愿景转化为可操作、可实践的具体行动。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需要在实现一个又一个具体目标中不断推向前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我国逐步建立起完备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正是得益于对国情的深刻把握,进而制定出符合发展实际和顺应人民期待的机构改革蓝图和阶段性目标。
(作者:曾友谊,系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专项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