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思维方法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点和突出优势,也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法论,主要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思政课的作用至关重要。科学思维方法为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引。
【关键词】科学思维方法 高校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青年的发展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和党的未来。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思政课的作用至关重要。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①这为新形势下继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也是党中央继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后,再一次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明确提出“六个要”的标准和要求。“六个要”之一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思维新”,如何以科学思维方法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科学思维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强党强国的看家本领,其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光辉著作和“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科学构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方法论遵循。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方面强调坚持“五种思维”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即“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2019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提高“六种思维能力”,即“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从具体领域贯穿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全局,从“五种思维”到“七种思维”的扩充和完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思维方法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升华,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思政课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课程。中国共产党人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历来高度重视。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就学校思政课建设多次作出指示,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
党中央始终坚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推动思政课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大背景,高校思政课建设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首先,牢牢把握高校思政课教育的政治属性。政治性是思政课教育的本质属性,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讲政治是思政课教育的第一要求和首要任务。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政课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教育中的指导地位,用真理的强大力量激励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党的创新理论为国育才,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牢牢把握高校思政课教育的战略属性。战略事关全局,能否准确把握战略问题,对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意义。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抓住关键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思政工作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善于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认识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各项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最后,牢牢把握高校思政课教育的民生属性。教育是民生之首,其本质在于“成人”“树人”和“立人”,把“现实的人”培养成为“理想的人”,进而推动“现实的社会”成为“理想的社会”。教育可以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民生的持续改善。高校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肩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定不移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现为民情怀、彰显人民至上的重要内容。
以科学思维方法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把握新形势,担当新使命,要深刻把握并贯彻落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科学思维方法,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思政课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
以战略思维方法统揽发展全局。战略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事关全局,事关政党、事关国家。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既强调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立场的引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战略思维方法上好思政课,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长远规划,根据课程的整体结构,结合时政热点和师生特点分层、分类、分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融为一体,不断优化教学体系,从总体上统揽课程发展趋势,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以历史思维方法坚定历史自信。历史思维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作为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有着特殊的地位与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就取得的,而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充分挖掘史料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于深化思政课育人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把历史和现实贯通起来,不断拓宽历史视野,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以宽广的视野启发学生,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以辩证思维方法认识当代世界。辩证思维强调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从事物的矛盾运动中把握本质、把握规律。辩证地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也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法宝。思政课,其本质就是讲道理。思政课教师要紧紧抓住“讲道理”这个本质,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现实与未来、主观与客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处理好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辩证思维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同时还要教会学生以辩证思维观察和认识当代世界,引导学生站稳立场、坚定方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以系统思维方法凝聚育人合力。系统思维强调把对象看成一个由各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动态整体,通过统筹兼顾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复杂结构层次关系,使其协同行动进而产生整合作用,实现整体的功能。系统思维不仅为实现三全育人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方法,同时也为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政教育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要以系统思维凝聚育人合力。善用“大思政课”,协同联动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等要素,使其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凝聚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育人合力。
以创新思维方法激发发展活力。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创新思维强调突破常规、开拓创新、因时制宜,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发展中推动事物前进。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政课建设要着力从创新中寻找出路,让创新贯穿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新时代,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政教育,让思政课堂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以法治思维方法营造稳定环境。法治思维强调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强调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并推进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法治思维。推动法治思维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如《思想道德与法治》中有关法律基础的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有关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法治宣传等途径,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法治思维贯彻守法理念,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以底线思维方法防范化解风险。底线思维强调居安思危,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守住底线,牢牢把握主动权,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底线思维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朝着预定目标,谋定后动,化“危”为“机”。善用底线思维,就是要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应对变局、培育新机、开辟新局,打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天地。思政课作为具有高度政治性的关键课程,基本前提就是要守好政治底线、育人底线。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回应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守好道德底线、学术底线、诚信底线。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有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保证。党中央提出的七种思维方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高校思政课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思政课教师需要不断增强科学思维能力,把握科学思维方法,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开辟思政教育新境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涵养高尚品德,掌握过硬本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施展才干。
(作者为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陕西省思政工作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儒家敬畏伦理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启示”(项目编号:WHYRJD2024YB008)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人民日报》,2024年5月12日。
责编/李丹妮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