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理响中国 > 正文

【理响中国】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创新新时代学校国防教育

理响中国文章配图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为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适应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需要,2024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自2024年9月2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提供坚强法律保障。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国防教育,深化国防教育实践,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构建新时代国防教育新格局

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对全民国防教育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论述,要求“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明确了全民国防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为深入普及全民国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分工负责、军地协同的国防教育领导体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增强全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构建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的国防教育体系,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构建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的国防教育体系,完善全民国防教育学科课程体系,在现行有关规定基础上,对小学和初级中学、高中阶段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等进行补充完善。

积极探索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新特点新规律。采取扎实有力措施,不断提高青少年国防素养。各级各类学校要创新学校国防教育形式,丰富国防教育内容,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将国防教育融入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考试内容,纳入学校绩效考评体系。把伟大精神谱系、革命文化、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等一系列重大庆祝纪念活动高质量融入国防教育,扎实推动国防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要进一步拓展社会国防教育范围和渠道,对媒体网络和文化传播、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场所等作出规范。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发展观和安全观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安全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必须统筹兼顾。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没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都是不现实的。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没有发展的安全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厚植高水平教育安全根基,推动教育系统保持安全稳定良好局面,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讲深讲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成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要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使世界更好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要求进讲义、进课堂、进头脑。首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促成更多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等领域主动积极作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次,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设施和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培塑民族精神。再次,要加强和平校园建设教育。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全面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贯穿大中小幼各学段、各学科育人体系全过程,让青年一代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明白“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蕴含的深刻道理。

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加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教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是中国外交的理论核心和实践指南,是跨越时空的国际关系指南。新征程上,我们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教育。一要讲清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一脉相承。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开放、发展的、具有全球意义的新安全理念。“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弘扬和升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继续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继续推动不同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坚持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以合作促安全。二要加强习近平外交思想教育。讲深讲透“三大全球倡议”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具有全球影响的“三大倡议”,是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有利于推动构建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世界繁荣发展和持久和平。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加快和平校园建设与和平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要牢记嘱托、挺膺担当,筑牢教育系统安全稳定防线,加固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长城”,为加快推进建设教育强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作者:韦子平 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