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强则茂,基壮则安。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干部必须久久为功抓好乡村治理这项基础工作,以“三步走”唱响乡村治理主角戏、激活乡村治理新动力,实现乡村治理成效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始于颜值,打造乡村诗画图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治理的支撑点,更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落脚点。要深刻认识人居环境整治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自觉问计于民、拜民为师,把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融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引导人民群众从“站着看”到“齐参与”“共整治”。同时,要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改善为切入点,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之道,盘活“绿色家底”、整合“毓秀美景”,让村容村貌从“一时美”转为“处处美”“时时美”,绘就“村美人和”乡村治理新图景。
兴于产业,推进乡村经济增值。产业兴则百业兴,推进乡村治理,就必须做好产业发展这一必答题。要持续聚焦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通过“筑巢引凤”激活产业发展的“人才引擎”,留住本村人,吸引外乡人,以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促进乡村产业嬗变。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模式为抓手,发挥龙头企业、新兴业态的辐射带动作用,立足“土”“特”“产”,做活乡土品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各产业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不断为乡村产业“延链”“补链”“壮链”,打造一条从“田野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让产业发展捧起致富“金饭碗”、鼓起村民“钱袋子”。
深耕文化,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产业是“根”,文化是“魂”。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守住乡音、留住乡愁,是时代之任、文明之要,更是人民之需。要发挥文化建设培根铸魂作用,把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治理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文化大讲堂、民俗体验课等多样化、本土化的文化惠民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活化本土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农耕遗迹、传统村落、民族艺术等文化遗产资源,让文化根脉和乡愁情感有处可依、有乡可寻。(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镇党委 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