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发展未来产业 把握战略主动

未来产业是科学发展方向明确,但关键核心技术和技术路线还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产品尚处于概念性阶段的产业。其科技成果的应用具有为人类破除发展重大瓶颈制约的光明前景,具有较大的前瞻性、引领性的突破性创新特征,但由于技术路线不确定性而导致产品研发较高的风险性,具有创造性破坏特征。因此,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未来产业市场机遇极大但也风险极高,是高度依赖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源以及风险投资的产业。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技术的不确定性也使得产业发展具有不可想像的空间。未来产业的竞争成为产业竞争乃至国家竞争的制高点。当前,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发展的引领力、驱动力越来越明显,重视未来产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国家在新科技革命大潮中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寻求持续增长和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发展未来产业至少需要以下条件:一是把原理和概念转化为产品的技术路径、市场需求、商业模式等尚充满了不确定性,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有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二是未来产业处于技术工程化的科技发展后期和产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初期交叉阶段,需要有持续的风险投资;三是未来产业的发展基于原始创新和科学发展,未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形成底层的支撑。

认识和把握好特征和发展规律是谋划未来产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我国提出,把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作为未来产业的六大重点方向,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等领域开辟新赛道。上述产业和领域涉及面非常广泛,有的面向国家宏观战略需要,有的涉及百姓生活,有的可能需要从一开始就组建大型实验工程,有的则可以从独角兽企业实现突破。发展未来产业,要找准制约未来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因素,做好制度供给。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总体看来,我国未来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原始创新水平亟须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未来产业本质是科技成果产业化,未来产业的不断涌现依靠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是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键一步,转化率低的话,即使有大量的科技投入,也无法催生未来产业。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由于缺乏激励和机制制约,这个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有效融合不足。其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值得关注,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缺乏。四是美国致力构筑“小院高墙”,迫使我国科技发展路线由原来学习创新转向自主创新,重新搭建基层和底层技术面临较大的挑战。

发展未来产业,需要以全球视野做好战略布局。首先要统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各方面资源,做好战略规划。一方面把握未来产业前沿方向,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另一方面科学评估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产业成熟度,动态调整未来产业体系,为产业发展方向提供指引。其次,做好专利布局和战略知识产权管理。第三,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加大以科技为核心的人力资本投入。第四,超前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完善激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人才制度和产权制度。第五,加强基础共性技术供给,在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用资源,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协同攻关。第六,鼓励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创新人才,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

与成熟产业相比,未来产业处于产业发展的萌芽期,未来产业的组织形态也是不确定的,进入未来产业的企业均属于探索式的投入。在这一阶段,企业组织的变革对未来产业的组织形态会有重要影响,而企业组织形态的变革只有顺应未来产业的技术发展规模、商业模式的需求才能有效地调动和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成功的概率。不同产业由于技术特征和面对的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的不同,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技术开发模式和商业模式,因此会产生不同形态的企业组织形态。因此,推动未来产业发展,不宜套用成熟产业的组织形态。此外,对未来产业发展的监管制度和标准也要符合未来产业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本文作者为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董惠敏/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