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主题活动 > 正文

漫寻海滨邹鲁 赓续中华文脉

——“山海逐梦”实践队立足荔城探寻闽人智慧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厦门大学“山海逐梦”实践队于2024年7月15日至19日,走进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建莆田,探寻莆田文脉,对莆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进行调研,坚定文化自信。

书海滨邹鲁 建文献名邦

7月16日,实践队前往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白塘镇工作人员黄辰君向队员们娓娓讲述李氏宗祠、白塘科第等古迹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当天下午,实践队员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双福村里,听村支书郭玲玲自豪地谈及始建于元明年间、培养进士和举人摇篮的鉴湖书院和已改为村史馆和回族文化展馆的郭氏祠堂。

7月17日,实践队前往广山村的郑樵故居,村支书魏祖选向队员们展示“集天下之书为一书”史学巨著《通志》及其作者郑樵一生不应科举、刻苦治学的伟大成就,队员们感慨于郑樵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被他“看遍天下书” 的广博学识深深折服。18日,实践队来到莆田市博物馆,莆田的历史与民俗文化在队员们面前全景展现。

1207413328

图为实践队在市博物馆

在各地的探访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莆田这座“文献名邦”背后的魅力,如今,完好保存的牌匾、书院、村史馆、家风家训馆、重新出版的《通志》等文献和精心打造的莆田市博物馆一道,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精神需求,也成了赓续莆田文脉、凝聚莆田人心、鼓舞莆田新人的重要场所。

扬妈祖德善 树侨商家风

7月19日,在妈祖源流博物馆参观和采访湄洲岛传媒处主任张丽明时,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妈祖是千年前湄洲岛上因常年为民治病、拯溺济难而深受人们爱戴的女子林默。她死后,乡人感念其恩德立庙祠之,妈祖信俗便在这片渔船、商船云集的海港城市应运而生。实践队员们则是在对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的进一步了解中认识到,妈祖信俗文化作为莆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莆田人民的生活之中,成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豪感的象征。

1958757745

图为实践队与东大村书记交谈

7月15日,实践队员们跟随村书记陈中奇走进侨乡东大村,感受莆田与海外华侨间的紧密联系与深厚情感。在与村书记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如今村中正在对华侨传统建筑进行改造利用,以弘扬华侨文化,展现华侨精神面貌。队员们走过纪念馆、家训馆和民俗馆,走过融合了莆仙风貌和南洋风情的38处百年华侨传统建筑串成研学路线,感受爱国侨商身在海外、心系故园的赤子情怀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承非遗技艺 展匠人风采

目前,莆田拥有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国家级、63个省级、330个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现出浓郁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实践队重点对三项极具莆田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

7月15日,实践队员们在宝元福记燕皮扁食精心记录非遗传承人方培清和女婿张晋生“千锤万炼”近五小时,将一块块新鲜猪肉手工打磨成一张张薄如纸翼燕皮的全过程。

7月17日,在有“蓑衣之乡”之称的白沙镇广山村,实践队员们亲身体验了蓑衣制作过程。棕丝品制作技艺古老而精巧,顺应时代发展的工艺品转型使这项技艺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留,面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体现了广山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工艺水平。然而实践队在深入了解后也意识到蓑衣制作技艺仍然存在传承人多为老年人的困境。

7月18日,在春晖木雕艺术馆里,面对巨型木雕《清明上河图》的宏大布局和精美细节所展现的大国工匠郑春晖的精湛技艺,实践队员们叹为观止。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传承,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保持了传统工艺的延续和发展。

扬闽中星火 耀莆田荣光

莆田是福建革命事业的策源地之一,更是闽中红色斗争的指挥中心,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队员们为了解近代以来闽中豪杰为革命胜利而铸就的艰苦奋斗史,从莆田56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中选择了涵江黄氏古民居、澳东村的207团旧址、东泉村列宁小学旧址以及大洋闽中司令部旧址进行参访。

7月15日,实践队来到黄氏古民居,它既是莆田第一所新式中学旧址,又是辛亥革命莆田负责人故居和革命烈士故居。在这座民居里,街道讲解员向队员们介绍以黄纪星为代表,走出的各位具有革命思想的有识之士。

7月17日上午,在闽中支队司令部纪念馆讲解员叶丽萍的诉说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从1949年2月至7月,闽中游击武装力量铸就的闽中“红旗不倒”的历史丰碑。下午,实践队来到作为红军第23军第207团旧址的白沙镇澳柄宫,这曾是莆田城区通往广业山区的必经之地,讲解员戴颖告诉实践队员们早在1926年,莆田党组织便在此建立支部、组建农会,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离开澳东村后,在白沙镇东泉村中的列宁小学遗址东渡王氏宗祠里,村里的老人告诉实践队员们,这曾是邓子恢等革命先辈组织发动民众、培育革命力量的阵地。

绘“木兰”蜕变 赋“雪津”新能

1805970307

图为实践队参观木兰溪治理展示馆

木兰溪是莆田的母亲河,受海潮影响时常泛滥成灾。北宋时期的治水者们三次选址和建筑,历经二十年终于铸成木兰陂,但莆田人民仍旧没有彻底告别洪水袭扰,特殊的自然条件给木兰溪治理带来技术难题。7月18日,在木兰溪展示馆,馆长陈瑞椿详实地介绍在习近平总书记“既要保障安全,又要保护生态,还要考虑发展”的治理目标指导下,木兰溪从1999年至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生动实践的全过程。实践队员们在馆中详细学习木兰溪综合治理的过程和经验,感受木兰溪治理所创造的“牢记宗旨的担当精神”“系统治理的科学精神”“无惧困难的斗争精神”和“久久为功的奋斗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

7月16日,在百威雪津博物馆,实践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到百威雪津立足地域特色,注重对文化遗产的诠释,带领本土文化从“原乡”走向“远方”的尝试:研发“059海岸线”精酿品牌,用最地道的本土原材料酿造出最具福建特色的口感;举办啤酒旅游美食节、沙滩啤酒音乐节等,一系列举措将本土文化与啤酒巧妙结合。实践队员们在这个集智慧工厂观光、啤酒文化展示、餐饮美食、国际演艺及高科技互动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啤酒博物馆内,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学习与实际相结合,感受其中蕴含的唤醒本地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并潜移默化地输出福建人敢闯敢拼的文化基因。

一路走来,实践队员们跨过山川和大海,走过中西合璧的侨乡民居、水清岸绿的湖畔栈道、历久弥新的红砖大厝、白塘秋月的秀美景致、热闹非凡的荔枝节庆,品味古老文化街区的绝代风华,记录地域传统历久弥新的不凡历程,瞻仰革命烈士无畏奋斗的红色荣光,探索古老非遗推陈出新的“锦囊妙计”,深刻体会了这座海滨城市的多彩文化与独特魅力,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和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岁月的长河中汲取智慧,于文化的沃土上深耕厚植,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文字丨施林江 黄仪娟

编辑丨黄仪娟

图片丨朱祐媛 曾莘妍

(文章据“厦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中心 ”微信公众号,转发时有改动)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