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 感激 希望
——在大连外国语大学成立60周年
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刘晓明
(2024年9月21日)
王伟辰书记,
刘宏校长,
各位嘉宾、各位校友,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大外60周年庆典。在这样一个令所有大外人无比激动的日子,我有许多的话要对母校说。千言万语浓缩为六个字:“祝贺、感激、希望”。
首先是祝贺。祝贺母校六十华诞。60年,一个甲子轮回。过去一个甲子,母校从一所单语种的日语专科学校,历经多语种的辽宁外语专科学校,再到多专业的大连外国语学院,发展到今天拥有44个本科专业,覆盖16个外语语种。过去60年,母校为国家培养了近8万名高素质人才。母校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上。过去60年,母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与祖国同频共振,与时代同向同行,为东北振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大外智慧和力量,展现大外担当和作为。我为母校取得的成就倍感自豪和骄傲。
第二是感激。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我14岁入大外,18岁毕业。这是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母校的关怀和教育下,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今年6月当外交部向我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毕业前夕在母校入党的情景。50年来,不论我走到哪里,不论我担任什么职务,母校对我的培养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母校的培养使我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忠诚,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尊严;母校的培养使我练就坚定意志,不畏困难,不惧挑战,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母校的培养使我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母校的培养使我养成严谨的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感,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母校的培养使我拥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正是在母校的学习生活,为我后来的成长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母校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对母校始终充满感激之情。
第三是希望。甲子经年六十秋,新程再启书鸿猷。一个甲子不仅象征着时光的积淀与岁月的辉煌,更意味着新的开始与无尽的希望。我祝愿母校在下一个甲子续写辉煌。希望母校继续以崇德尚文为坐标,以兼收并蓄为指南,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持续锚定“全面建成东北亚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办学目标,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愿给大外的青年学子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同学们珍惜在大外的时光。今天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打好基础,明天报效祖国。希望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学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志向贯穿于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二是希望同学们开拓国际视野。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同学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和全球的视野去理解和拥抱世界,积极投身国际人文交流,广交、善交、深交各国朋友,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朋友圈,为营造有利外部环境贡献青春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三是希望同学们努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同学们在大外学习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练好语言基本功,学会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四是希望同学们把小我融入大我。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希望同学们把个人发展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目标结合起来,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中成就精彩人生。
谢谢大家!
(本文为中央外办原副主任、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大连外国语大学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讲,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