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数字生态文明。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在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关键词:数字技术 数字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图分类号】A8;X2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数字技术时代。如何发挥数字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美丽中国建设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美丽中国既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是一种社会发展形态与国家状态,它不仅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域和范畴,还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助力”[1]。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再次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的历史高度评价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历史地位,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2]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3]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这意味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其中,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日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4]。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指明了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下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关论述,探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对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的支撑作用。

利用数字技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新时代,提升环境污染的精准化防治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要求。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精准化防治提供了可能。其一,环境污染的精准化防治需要精准识别环境污染的具象表征、厘定环境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数字技术的引入,通过对纷繁复杂的环境污染海量信息的处理,一方面便于系统梳理环境污染的具象表征,另一方面便于抓住环境污染的主要矛盾。其二,环境污染的精准化防治需要深挖环境污染的深层缘由。准确聚焦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层缘由是人们对环境污染治理靶向发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5]数字技术的引入为人们增添了识别环境污染本质的“慧眼”,使得人们能够透过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复杂多变的环境污染表征,将环境污染的本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进而为精准打赢蓝天、碧水、土壤保卫战奠定坚实基础。其三,环境污染的精准化防治需要环境治理主体的精准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明确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落实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的关键在于能够找到一个链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桥梁”。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流成为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牵引力。“信息”就成为链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重要中介。环境治理主体借助“信息”实现精准融通与精准发力,推动环境治理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利用数字技术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6]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则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数字生态文明通过“打造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治理体系,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格局创新和机制优化,能够为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奠定必要基础”。[7]其一,数字技术变革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8]。这意味着数字技术赋予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倾力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成为推动数字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这开辟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数字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各类资源的“家底”,便于科学制定资源使用规划,推动各类资源的集约化使用,为有效应对资源危机提供支撑。其二,数字技术变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迁,使人们形成了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思维、大数据思维,促使一些人从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中走出来。思维方式是行为的先导,以信息化思维、大数据思维为指导的生活实践,更容易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深层内涵。同时,数字技术打破了人们消费的时空阻隔,存储了人们大量的消费数据信息。而对消费数据信息的数字化挖掘和反思,有助于人们转向“绿色消费”。其三,数字技术促进了人们自然价值观念的变革。人们借助数字技术评价自然价值,能够深刻认识到自然价值是由外在价值、内在价值、系统价值与固有价值构成的价值体系,帮助人们从偏颇的单一的商品性价值观念中走出来。同时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建立生态文明信用平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信用体系的数字化,以此为依据,引领和驱动人们逐渐形成绿色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为发展方式绿色化与数字化的协同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利用数字技术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9]“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一个基本的逻辑前提是能够保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与持续性。缺失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与持续性,人的健康生存与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其一,利用数字技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无论是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还是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都是建立在对人的生态实践风险的实际评估和准确把握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然禀赋上的。利用数字技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一方面可以精准检测人的实践行为带来的生态风险,另一方面回归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然禀赋切实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同时在收集、整理生态系统信息数据的过程中,数字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厘清“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面临的矛盾体系,便于准确找到“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要突破口。其二,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在内的自然保护地分级分区治理体系,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能够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环境。其三,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自然资源价值数据库,借助自然资源价值数据库既可以实现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数字化“探底”,也能推进自然资源价值的核算,进而为生态产品交易完成与价值实现、为生态补偿各方的责任厘清与资金分配提供了客观依据。

利用数字技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10]这一论断为新时代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南,这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实现“双碳”目标工作的规律性有了新认识。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完善能源消耗总量与强度调控、需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需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需要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需要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需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如何才能有效推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呢?需要我们站在人类科技革命演进的高度,紧密结合数字时代背景,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功能发挥。其一,利用数字技术增强产品生产流通过程的数字化。借助数字技术,可以为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能源消耗、资源利用、供需匹配、物流运输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最大程度降低产品生产流通中节能成本,进一步完善能源消耗总量与强度调控。其二,利用数字技术增强环境治理的数字化。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实现环境治理过程中对治理信息的精准采集、对治理效果的精准评估,从而大大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其三,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碳排放数据的实时收集、碳排放市场交易额度的核查监管,从而推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不断健全。其四,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新格局。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增进对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的了解,可以更加清晰阐释各国在全球生态治理的利益诉求,可以增强对世界各国生态环境治理经验的融通,扩大世界各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范围,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变革。

利用数字技术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基石。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障。守住国家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就是牢牢守住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安全底线,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为守住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增强了动力。其一,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了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助于推动数字技术与国家生态安全的深度耦合,一方面提出建立健全数字技术时代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对数字技术时代国家生态安全相关的法治建设、顶层设计、政策出台和应对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将为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国家生态安全风险提供新支撑。其二,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环境风险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实践行为或者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下造成对人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事件的发生概率。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前瞻性预判环境风险,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环境风险的概率。当前,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环境风险是多元的。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精准识别环境风险的主要类型、精准研判环境风险的影响程度、提出精准应对环境风险的实践路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撑。借助数字技术,通过对环境风险数据信息的深度处理,可以促进对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领域进行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其三,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和谐的生态系统基础。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产生难以估量的风险。因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是美丽中国建设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对破解生物安全管理难题和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提供了支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全国性的生物信息平台建设,能够实现对国家生物资源的总体把握,便于国家对生物安全的统筹管理。

利用数字技术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保障体系需要汇聚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需要协调统筹资源配置、融通汇聚建设力量。“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11]。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对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作用日益显现。其一,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增添新的理念。数字生态文明在确保美丽中国建设“绿色”的底色之外,赋予了美丽中国建设“智慧”的特色,实现了“生态数字化”与“数字生态化”的双向融通。其二,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兼具“绿色化”与“智慧化”高水平人才队伍。在数字技术时代,美丽中国建设不仅需要具有强烈“绿色化”情怀的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同时还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能够具有数字技术素养,能够运用数字技术分析和解决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难题。其三,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决策出台提供信息数据。美丽中国建设顶层设计与决策出台离不开对全国天空地海一体化信息把握的基础。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关注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的建设,这将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全方面的信息数据支撑。其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提供了支撑。推进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表征。

【本文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0年度重点项目“治理主体视角下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路径研究”(编号:20LLZZB04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略

责编:王 克/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