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邓小平同志一生“三落三起”,身处逆境而始终豁达乐观,肩负重任而总是举重若轻,功高至伟而从不居功自傲。我们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要学习他坚定的信仰信念,学习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学习他敢于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学习他公而忘私的博大胸怀,从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中汲取前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团结奋斗,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各项重大部署落到实处。
【关键词】共产主义 人民情怀 实事求是 开拓创新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邓小平同志光辉、战斗、伟大的一生,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历史功勋,强调永远敬仰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他的崇高革命风范,对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是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信念坚定,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挺起的精神脊梁。邓小平同志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一直就是相当共产主义的”。
自投身革命之日起,邓小平同志就下定了为祖国和人民献上一切、奋斗一生的决心。他说,“我自从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1926年他赴俄学习时写道:“我来俄的志愿,尤其是要来受铁的纪律的训练,共产主义的洗礼,使我的思想行动都成为一贯的共产主义化”,“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离开莫斯科赴广西开展工作时,党组织给他的鉴定里就说他“党性强”。
在此后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无论个人处境如何艰难、无论革命道路如何坎坷,邓小平同志在信仰信念上从来没有动摇过。面对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他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面对新中国建设的艰难局面,他励精图治、百折不挠,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强调:“要提倡共产主义风格,讲一点共产主义觉悟”,“我们的精神面貌就是要革命,就是按照马列主义的革命原理,来对待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面对“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他信念执着、从不消沉,始终乐观地坚信我们的党、人民、国家“是好的,是有希望的”,在逆境中愈加激起探索真理的勇气,更加深入地思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在住处和工厂间踏出了一条坚实的“邓小平小道”。面对国内国际的政治风波,他冷静观察、从容应对,领导党和人民旗帜鲜明反对动乱,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使党和国家经受住了险恶风浪的严峻考验。
邓小平同志直到晚年始终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他告诉人们:“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的,但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才能达到。社会主义是可爱的,为社会主义奋斗是值得的。”他振聋发聩地说:“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回顾当年,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那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变化中倒塌,而是在世界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举住了、举稳了,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起到了定海神针作用。
革命理想高于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上面临的考验是严峻和现实的。我们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首要的就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完成好老一辈革命家的未竟事业,风雨无阻朝着党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是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一震撼过无数人心灵的话语,是邓小平同志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最深情的表白。邓小平同志为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也赢得了人民由衷地爱戴。
邓小平同志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就说过:“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是对敌斗争一切力量的源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指出:“无论革命、建设,都要贯彻群众路线。这样,取得胜利要快得多,成绩要好得多。”改革开放后,他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他指出:“只要我们信任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
邓小平同志对增进人民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孜孜以求。1959年,他在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工业生产情况汇报时强调:“人民生活问题必须解决”,“日用生活必需品是关系六亿人民的生活问题,比一千八百万吨钢还重要”。“文革”结束后,当看到人民连温饱都成问题时,他沉重地感慨:“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他多次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正是在把握中国人民深沉愿望、一心为人民谋福祉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政策,使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
邓小平同志十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活力。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改革开放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结果。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了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开展领导工作。
邓小平同志在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能搞两极分化。他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推进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成为邓小平同志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殷殷嘱托。
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历史已经并将继续充分证明,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最坚实的根基。我们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要学习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践行党的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贯彻落实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他一再强调:“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一生的实践充分证明,他是真正的“实事求是派”,既是高瞻远瞩的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也是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
邓小平同志在革命战争中就深刻认识到:“任何工作必须强调调查研究,一切工作方针、政策和策略都要切合实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严重困难,他痛感“实事求是的精神受了损害”,强调“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生产,就用哪一种方法”,“要实事求是,不要千篇一律”。
与实事求是相生相伴的是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指导我们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深入进行,有力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也正是依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为党和国家发展确定了正确方向。在40多年后的今天,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让人由衷感到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历史贡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在邓小平同志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决断上。他曾发人深省地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他反复强调,“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到基层调研时,他特别喜欢打听数字,为地方的同志算算账,因为在他眼里,这些“数字”就是实事求是的“实事”。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引进外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问题上,都曾有过不同意见和各种疑虑。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事实来说话,逐步澄清了是非,使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认识。
邓小平同志从不喜欢高谈阔论,务实沉稳的性格造就了他简练质朴的话语风格。当孩子们问起他在长征途中做了什么,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当被问起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什么事,他的回答是两个字:“吃苦。”在评价刘邓大军的辉煌战史时,他的回答仍是两个字:“合格。”当谈及自己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时,他依然用简短而掷地有声的话语来评价自己:“我的主要用处就是不动摇。”邓小平同志一生崇尚简朴,反对烦琐哲学。他说过:“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他概括提炼的一系列标志性概念,诸如“两手抓”、“三步走”、“翻两番”、“硬道理”、“第一生产力”等,以朴实无华的文风传递着耐人寻味的深邃思想。他感慨地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我们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他善于“照辩证法办事”的思想方法和领导艺术,既胸怀理想又脚踏实地,踏踏实实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好,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是要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以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开拓创新,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鲜明的领导风范,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邓小平同志从不固守“本本”,既坚持“老祖宗不能丢”,又善于讲新话、干全新的事业。从16岁远赴异国他乡独闯天下,到革命战争年代多次被委以独当一面的重任,再到改革开放后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在波澜壮阔的伟大一生中,为党和人民闯出了一条又一条新路、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局面。在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种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一种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在沧海横流中显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英雄本色。
1975年,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大刀阔斧的整顿工作期间,斩钉截铁地说:“现在问题相当多,要解决,没有一股劲不行。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管你是谁,六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四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二三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都得摸。”1977年复出后,面对长期形成的思想禁锢状况,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不能“书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人没有讲过的,就不敢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一切照抄照搬照转”。他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要求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决策创办经济特区的时候,邓小平同志不惜使用了一句战争术语:“杀出一条血路来”,颇有几分悲壮的色彩。他说过:“没有胆量搞不成四个现代化”,“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就走不了路。”
正是凭着这种开拓创新的勇气锐气,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到了耄耋之年,邓小平同志仍强调:“中国应该每年有新的东西,每一天都有新的东西”,“要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不断创造出新的东西出来”。他敏锐地洞察到社会主义和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不只我们高兴,人民高兴,国家高兴”。他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当面对邓小平同志说:“我知道中国有人比你更年轻,但我不知道,在中国还有人比你更有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无比壮丽的远征。越是伟大光荣艰巨的事业,越需要开拓创新。我们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要学习他敢于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坚持守正创新,不忘老祖宗,始终走正道、善于闯新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让理论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
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是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以“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推进各项工作
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邓小平同志思想敏锐、目光远大,多谋善断、举要驭繁,总是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
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同志为了战争全局、减轻中央压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冒着很大的风险千里挺进大别山。他后来回忆道:“毛主席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刘邓,写的是陕北‘甚为困难’。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实际上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那时搞无后方作战,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啊。”刘邓大军在无后方作战条件下孤军深入,用短短两个月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创造性地贯彻和实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完成了被毛主席称为革命战争“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的壮举,可谓“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义无反顾”。
邓小平同志十分擅长从战略全局中抓住重点,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性突破。比如,他果断决策恢复高考制度,打通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通道;作出并支持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他深刻把握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独到的战略眼光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论断,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强的情况下,他大力推动“八六三”计划,果断启动中国高科技发展战略,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邓小平同志深刻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大战略判断,并用“东西南北”四个字加以概括。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国际战略思想,我们对外交战略作出调整,实现了中美建交,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和国际空间。
邓小平同志说过:“管大事的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他肩负重任而总是举重若轻,一个重要领导艺术就是“抓头头,抓方针”,这和毛泽东同志强调的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有异曲同工之妙。1991年,他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总结经验”和“使用人才”两大问题,指出“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强调“要放手地用人”。邓小平同志要求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眼界要非常宽阔,胸襟要非常宽阔”,“要从大局看问题,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他晚年主持编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时,强调“不管是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实际上,这是个政治交代的东西”。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我们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崇高的革命风范,就要学习他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学习他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着眼“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是要学习他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以过硬的党性修养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坦荡无私,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光辉的人格魅力,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邓小平同志始终以劳动人民的一员看待自己,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邓小平同志一生“三落三起”,都是因为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他本人曾这样解释道:“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再度出来工作,依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邓小平同志客观公正对待党的历史、对待同志、对待自己,善于同人合作共事。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刘伯承同志有着13年的精诚合作,部下形容他们是“刘邓之间没有顿号”。毛泽东同志曾评价邓小平同志:“比较周到,比较公道,是个厚道人,使人不那么怕”,“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些,内部是钢铁公司”。邓小平同志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从来不以个人恩怨待人处事。他强调:“党内无论如何不能形成小派、小圈子”,“能容忍各方面、团结各方面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自我评论,我不是完人,也犯过很多错误,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但是我问心无愧,其中一点就是从来不搞小圈子”,“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
邓小平同志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但始终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他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拨正了航向、开辟了新路,却谦逊地表示自己所做的只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他总是说:“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1989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对我的评价,不要过分夸张,不要分量太重。有的把我的规格放在毛主席之上,这就不好了。”1993年,他在和弟弟邓垦谈话时说:“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他以唯物主义者的精神看待生死,说“人总是要死的”,“我哪天去,哪天走,不关紧要。自然规律违背不得,你们要想透这个问题。”他逝世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毕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同志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表现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高尚情怀。
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人伟大人格力量的根本所在。我们传承和弘扬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革命风范,就要学习他公而忘私、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始终以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以实际行动守护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伟人已逝,风范永存!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7年多了,他的伟大历史功勋,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崇高革命风范,我们永远敬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中汲取前行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团结奋斗,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各项重大部署落到实处,不断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丽篇章!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人民日报》,2024年8月23日。
责编/孙垚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