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中医药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国际传播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以来,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同时也受到语言沟通障碍、文化背景差异、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以数字科技赋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将极大改善现有传播格局,通过构建中医药语言资源数据库、打造中医药文化资源数据库、改善中医药文化外译水平等举措,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国际传播 数字赋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将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摆在重要位置,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等多个与中医药国际化相关的政策文件,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实践遵循和制度保障。当前,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将有力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中医药文化的内核与当代价值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中医药文化的内核彰显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还涵盖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合之道以及守正创新的实践理念,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医药文化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基础。

中医药文化的内核可概括为“六观”。一是“道德观”,强调医者应以慈悲之心挽救天下苍生,‌“大医精诚、‌济世活人”是其道德标准;二是‌‌“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形与神俱”是其哲学思想;三是“思辨观”,重视通过四诊合参(‌望、‌闻、‌问、‌切)‌来求因明机,‌强调对病因的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四是“未病观”,强调以预防为主,‌认为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倡导未病要先防和既病要防变;五是“中和观”,‌主张扶正祛邪、‌阴阳平衡,‌通过调和阴阳以达到身体的和谐与健康;六是“生活观”,重视‌提倡起居有常、‌食疗养生,也就是医学应融入日常生活,‌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合理安排来维护健康。‌中医药文化‌通过“慈怀济世”(伦理道德引领)、‌“调和阴阳”(经验哲学指导)、‌ “治病求本”(方法论指导)和“守正创新”(理论原则指导),‌以“大医精诚”作为统领,‌展现了其独特的当代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中医药文化独特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领域。一是医疗领域,中医药的贡献尤为显著。它强调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注重预防和根治,而非仅仅对症治疗。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独特的辨证论治和多靶点干预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了副作用。二是经济领域,中医药产业链涵盖了种植、加工、制造等多个环节,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健康旅游和中药材种植加工方面,中医药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三是在文化领域,中医药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增进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四是国际交流领域,中医药的国际化推广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医药学,正以其特有的科学属性、治疗成效以及人文价值取向,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民的青睐,为践行“大健康”理念、推动人类健康革命,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

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主导推进,也需要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在充分发挥中医药学术机构、科研院所、中医药院校、中医药跨国企业、主流媒体等多主体作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推动中医药文化全方位、立体式走向世界的体系中,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语言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研究和传播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语言关,中医药语言研究主要集中在术语,如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联合全国13家中医药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于2002年开始研制的大型术语系统,同时涉及到方法学、标准化、分析与评价以及应用。如何将“阴阳”“五行”“运气”“经络”“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以平为期”“治病求本”“三因制宜”“扶正祛邪”“形神合一”“活血化瘀”“理气和中”“治未病”“十大九糠”“马头蛇尾瓦楞身”等中医药词语准确定义、文化解读并精准外译(尽量保持原汁原味),让中医药文化被更多的世界人民所理解,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中的基础性问题,影响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深度和广度。19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在全球的迅猛扩张,西方医学文化得以在全球传播开来,继而主导了世界医学领域,逐渐被接受并认同。在此背景下,中医药经典中常用古汉语,在现代人看来,有些艰涩难懂,并且一些术语语义内涵模糊不清,界定不准,再加上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加大了中医药文化传译的难度。如果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在术语内涵和翻译方面不准确,那么在国际传播中对语义概念及其所蕴含的中医药文化的理解、解读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人才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核心要素。当前,改善中医药院校的医学师资与外语师资形同两张皮的状况,培养出一支既精通中医药文化,又掌握国际第一通用语言,既懂得各国国情和风俗习惯,又了解跨文化交际特点的人才队伍,对于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成效大有裨益。为此,中医药高校教育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专业知识与文化发展分离,二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中医药学科专业特色相分离,三是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帮助学生切实提升国际第一通用语言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对此,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比如开设汉语语义学、中国古典文化、中医文化学、中医药数字化与英译、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和国际传播学等。在中医药国际传播方面,以中医药院校为主培养高素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在中医药学校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今天接受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的学生成为明天中医药学科、专业高材生的潜力军,进而成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主力军。

以数字科技赋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数千年沉淀,如今迎来了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全新发展机遇,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既可以使传统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和国际传播,使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国际认同。数字科技赋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方面,基于综合性中医药数据库(包括中文和外文版)构建中医药语言资源数据库。语言资源数据库包括语料库和语言知识库,是语言服务和语言信息处理的重要支撑。中医药语料库建设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代表性,倘若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存在错误就会削弱语料库的代表性;二是加工要有深度,如果只加工到词性标注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对此要充分开发相关软件,加工深度不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成熟的语料库软件支持;三是要规范,语言资源描述需通过深入研究达成共识;元数据详略统一,元数据命名标准统一,机读格式统一;语料描述信息要完整,标注规范要与国际标准一致,对于数据存储管理的信息要有明确、规范的说明。通过将中医药语言文化外译错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揭示误译的成因,提供正确的翻译,以改善中医药语言文化外译的障碍(包括难于理解、接受和认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形象建构。

中医药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改进:一是重点支持意合表达式研究中的理论创新;二是承载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达式作为重要知识库;三是加强评价资源的建设;四是加强管理,促进共享;五是鼓励深层次的团队合作。中医药语言数据资源库的建设有助于统一和规范中医药语言的使用(包括生成和理解)和准确翻译,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

另一方面,打造中医药文化资源数据库。对中医药行业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研判,深入挖掘中医药数据背后的文化价值,准确翻译传播,客观构建形象,以文化特色促产业创新,以信息技术驱动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加快中医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通过增加库存存储量、拓展库存范围、加强资源共享等方式进一步建设好中医药文化数据库。根据现有库中欠缺的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展调研,采用多种方式获取原始资料,并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优化基础条件。从各种电子大数据库和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相关部门图书馆存储中提取筛选数据,基于所提取的数据,按数据库需求进行整合,进行科学系统分类、编码、录入。

对于语言相对晦涩的历史文献,要特别注意采集能够解构语言信息、提示隐性知识的文献,以供当代人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对于中医药文化中的一些器物、药物等,可根据史实模仿制作以健全关键要素。可以借鉴成熟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引进先进网络信息设备,结合中医药文化特点和优势,自主研发具有便捷、准确检索功能的中医药文化数据库,构建面向所有用户的信息共享平台。

中医药语言文化信息化,即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把中医药语言文化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可以极大地提高传播效率,并且降低成本,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好中医药语言文化。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能够创新话语表达形式,在充分了解国际受众对健康的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制定传播策略,进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作者为湖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联合博导、院长,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杨盼:《中医药文化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价值分析》,《社会主义论坛》,2023年第5期。

②赵海滨:《中医药文化 :独特价值与国际传播》,《人民论坛》,2023年第17期。

③苏子舰、宋欣阳:《有限的解读与无限的误读——谈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破茧与重生》,《中医药文化》,2017年第2期。

责编/孙垚 美编/陈媛媛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