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微短剧整治:给网络视听“瘦身”,为内容创新“加码”

1728093912997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这为我国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为中国文艺吹响了前进的号角,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遵循。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特别是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网络剧、微短剧等如火如荼,成为文艺传播最为耀眼的新媒介新载体。2020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增设了“网络微短剧”这一新类别。2022年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微短剧的基本特征:“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微短剧。”由此发端,网络微短剧迅速成为视听行业的热潮,相关行业主体纷纷跟进,入局、布局该领域。

微短剧作为新兴的视听艺术形式,以其时间短小、内容紧凑、情节跌宕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网生代”。这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参与者的不断增多,微短剧也显现出作品质量整体较低、逐利现象严重等问题。

微短剧内容低俗化、同质化、缺乏深度内涵的情况非常突出。2024年1月,全国重点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公示的网络微短剧共297部、11651集。其中都市题材142部、5978集,占比47.81%、51.31%;农村题材12部、557集,占比4.04%、4.78%;青少题材4部、86集,占比1.35%、0.74%;革命题材2部、52集,占比0.67%、0.45%。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网络微短剧往往通过奇观叙事、“白日梦”“爽感”体验、想象性胜利和角色代入等方式投射高强度情感体验,它们将剧情的高潮点与观众的情感触发点紧密相连,利用引人注目的视听元素和戏剧化的情节虚构,营造出一种令人享受的感官体验,增加受众的情感反馈与观看黏性。很多微短剧制作团队以什么题材能“爆”就拍什么为原则,情节“狗血”甚至擦边,使得微短剧市场充斥着“霸道总裁小娇妻”“豪门女主复仇记”“穿越、重生追夫记”等媚俗、庸俗、低俗的作品。此外,微短剧内容缺乏创新,甚至有些短剧在未经他人授权的情况下翻拍、改编他人小说作品,涉嫌违法行为。其三,微短剧情节设计过于强调反转,忽视乃至完全不顾内容的合理与真实。很多微短剧为提升外在冲突的激烈性,营造戏剧性效果而频繁使用反转的剧作技巧,甚至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次至多次反转,以至于网络上流传着这样的微短剧拍摄公式:“15秒第一个转折,最后10秒钟留悬念”。这就完全是为反转而反转,为形式而形式了。

往深一层看,是逐利心理在作祟:微短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当然需要新颖的情节设计与呈现;但情节设计与呈现根本上是为了表达内容,传达价值;但当前很多的微短剧是以逐利为目的。一方面,某些微短剧为了插入某个产品的广告而围绕产品属性设计情节和内容,软植入乃至硬植入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很多微短剧变成了“流量生意”。创作者将短剧最吸引人的部分剪辑成短视频,花钱投放于各个平台进行免费播放,在剧集强转折处改为付费播放,这就是所谓的“投流”。当前一些微短剧流量主要靠高额投流,而不是靠优质内容“破圈”;某些短剧虽然粗制滥造,但也可能在“庄家”“资金”的杠杆撬动下实现“几天赚一亿”。这种“以银子换热度,以热度挣银子”的模式,让微短剧成了“商品”而不是“作品”,而且导致真正的好作品、好演员边缘化,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此外,付费观看的短剧“易消费难退费”。充值中心往往设置3元、5元或者9.9为单次充值金额,受众在剧情吸引下容易进行多次冲动消费,消费后才发现微短剧付费远超市场正常水平;面对部分消费者的退费诉求,平台会以页面中极难察觉的小字如“虚拟商品,一经购买不得退换”“会员服务不支持无理由退换”为由拒绝。

“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因此,必须治理微短剧的发展乱象,使其切实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

首先,监管部门应对微短剧的盈利模式进行严格规范。微短剧作为网络视听行业的新形态,兼具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双重属性,在创作与传播中需要面对流量、市场等因素,但商业盈利与社会责任并非对立的。通过加强监管,对微短剧的价值导向、内容创作、传播方式等予以规范,从而使创作者将着力点从逐利转移到提升作品质量。2022年11月下旬开始,国家开展了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从加强创作规划引导、加强重点剧片跟踪指导、加大精品扶持力度、强化内容审核、突出结构管理、严格许可证发放、坚守管理底线、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和业务指导方面制定了新的规范,已经初见成效。

其次,长效提升微短剧创作者的文艺素养与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其中的关键之一是要明确以人民为创作导向。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必须引导微短剧创作者关注人民大众最广泛、最真实、最迫切的精神需求,对国家发展、社会痛点、生活难点以及日常温情进行聚焦、剖析和呈现;必须提升微短剧“爽点”的审美层级,让情绪转折具有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美感。关键之二是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微短剧这一艺术形式愈加红火的“助燃剂”。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微短剧的叙事内核,可以熏陶创作者更加注重和谐包容、家国一体等价值导向,为高质量网络微短剧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丰厚的滋养。

(张建宝,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朱思远,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革命文化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22VSZ074)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