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五位一体 > 文化篇 > 正文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激发中国式现代化新动力

作者:郑群明(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李伯涵(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等方面,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明确了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决定》为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彰显文化自信,以文旅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焕发美丽中国全新生机活力。

深挖特色文旅资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由遥远的过去走来,经过现在,又去向未来,成为了城市最深层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根植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使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桥梁,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更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因此新时代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深挖特色文旅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是坚持可持续性开发。旅游活动是体验自然资源与文化景观的有机结合,自然环境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考虑自然景观的环境承载力,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避免竭泽而渔,盲目跟风等短视行为。地方政府增加可持续开发宣传教育,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奖惩并举机制。基于此将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和文化景观的历史性结合,打造兼具自然风光与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是在保护传承中发展。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文化依托于文化遗产,因此要加强对历史遗迹、传统技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各地文化资源丰富,地方戏曲、传统美食、风俗节庆等风格迥异,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不仅是旅游资源的精髓,更是吸引游客的“独门秘籍”。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取其精华,融合现代文化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发挥传统文化“传帮带”作用,传承历史文化,塑造本土特色文化,带动文化交流。让文化历久弥新,真正“活”起来,实现特色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三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地域相近的自然资源与文化景观往往趋同,这为区域间组合协同提供了契机,塑造区域性特色旅游,释放集聚效应,形成发展合力,最大限度激发旅游潜力,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和价值。通过区域协同,在同类的区域避免同质化竞争,与差异化区域进行互补组合,协同打造旅游线路,整合区域资源,共享市场资源。同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利用多样化产品和特色活动充分展示各区域魅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

依托数字文旅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数字科技释放文旅高质量发展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度赋能。

一是拓展数字化营销。基于旅游数字足迹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行为习惯和偏好,结合旅游资源开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区域旅游可引入专业直播、短视频团队,直播平台紧跟热点、短视频平台多重宣传等。协同地方政府,邀请网红、明星等高影响力人物直播宣传,变“流量”为“留量”,同时挖掘培养本土新人进行短视频营销,助力可持续性发展。

二是完善智慧旅游平台。目前,各地都逐步在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监测和科学管理,但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还未发挥出来。可进一步完善智慧平台的服务内容,应用智能导览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升级;结合基于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提供实时讲解和路线规划;进一步完善线上票务系统,简化流程,减少排队时间优化游客体验,打造人性化服务。

三是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文化保护机制,搭建云数据库,加强对技艺、古籍、民俗进行数字化管理,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沉浸式、互动式的旅游项目,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得、触目可及,把场地变场景、场景变风景,造就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同时进一步完善智能酒店、智慧景区的建设,线上线下结合收集游客反馈,及时解决诉求,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未来须聚焦文旅高质量发展,紧扣旅游产品和服务优化创新,丰富新场景新业态,释放消费动能,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是基础性、保障性工作。不仅为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宜居的生活环境。向下扎根方能向上成林,唯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本固根深,中国式现代化方能枝繁叶茂。旅游产业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必将在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下,不断开拓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新的动力。

一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须长远规划,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互联互通,形成交通网络。提升旅游目的地通达度,激发游客跨区域旅行热情。同时区域联动加速城乡融合,促进城乡交通网络衔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让游客体验“四方道路皆通畅,处处生活皆舒心”的美好生活。扩展和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如地铁、轻轨和公交等,合理规划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减少游客对环境负担的同时,满足citywalk的自在出行需求。

二是丰富公共服务设施。聚焦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例如建设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满足旅居游客日常生活中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完善针对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服务设施建设,老有所乐,人有所安,宾至如归,打造“他乡似故乡,此地最心安”的旅游体验,增强旅游幸福感,塑造有温度的城市形象。

三是绿色设施建设。在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基础设施占比,增加诸如绿地和公园。依托绿色生态展示,开展环保活动教育,提升游客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鼓励打造绿色酒店和生态住宿,采用环保建筑材料、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提升了住宿的环保性。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健全绿色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机制,用美好生活和美丽生态迎接游客,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智库重大项目(24ZWA2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