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紧跟产业需求 分层分类培养应用型人才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紧跟轨道交通产业全球化、智能化、零碳化、信息化要求,构建了覆盖高铁、普铁、地铁,适应“智造”“智销”“智运”“智修”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集群育训培养体系,创新“以人为本、关注特质、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紧跟轨道交通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学院以国家级别“双高计划”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群为依托,开展产业、企业、岗位调研,明确新时代轨道交通产业链在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岗位设置、管理规范、科研方向等方面的迭代变化,科学客观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即爱岗敬业、专业技能高超、掌握前沿技术、执行力强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创新“以人为本、关注特质、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对职业标准、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岗位需求进行系统化分析,从职业忠诚、职业认同、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身体素质6个维度,提炼出25个岗位素质要求,设计了48个可采集的能力观测点,形成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评价模型,能够较为科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意愿分类施策,制定了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套餐式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了工匠班、融合班和创新班三个学习方向。工匠班主要针对能够专注单一岗位的学生,开展具有工匠特质的专精技术方向职业人才培养;融合班针对能够适应交叉岗位的学生,开展具有复合管理特质的融合方向职业人才培养;创新班针对能够潜心钻研技术岗位的学生,开展具有科研攻关特质的创新方向职业人才培养。

依据学生就业方向和学习需求定向培养,校企合作设置了“吉铁院—祥隆铁路救援产业学院”机车学历教育班、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2+1”定向培养班、“火车头少年工匠工作室”中的智能机车国际班、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提职司机培训班,探索实践学生自主选择发展维度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创建“强基达标班”,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对标铁路行业企业“强基达标”要求,创建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强基达标”质量工程,利用业余时间包保帮扶和朋辈教育,专门服务学习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团队围绕机车设备检修核心能力目标,设计“叫什么—装在哪—连着谁—起什么作用—怎么工作”的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制作“学生工作页”,采用教师导师制,“一对一”指导学生完成任务,采取“过筛子”式逐一考核,实现所有学生质量达标。

创设“火车头少年工匠工作室”,拔高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模块化教学改革解决“吃不饱”这个层次学生的“拔高”问题。“火车头少年工匠工作室”前身为火车迷协会兴趣小组,成立于2009年,工作室一方面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专业拓展、大赛训练任务,另一方面协助教师为“强基达标班”朋辈同学答疑解惑,提升综合能力,同时为学生普及铁路知识,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及实作能力,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搭建平台,第二课堂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起到了保证、延伸、拓展、提高的作用。

模块课程“强筋骨”。“火车头少年工匠工作室”将工匠精神融入拓展课程教学,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引入教学,将企业工艺流程、设备操作、生产管理、质量标准等融入教学,形成以生产实践为主线的模块化拓展课程体系,包括与祥隆铁路救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铁路应急救援技术”课程等。

模块训练补短板。“火车头少年工匠工作室”面向校内外聘请指导教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能手、高级技师等作为工作室指导教师,教师擅长的领域不同、技术绝活不同,工作室将岗位综合能力模块化,实现取长补短、校内外共融,打造了卓越少年工匠,同时促进了“双师”队伍建设。

模块创新提质量。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引入教学,将企业工艺流程、设备操作、生产管理、质量标准等融入到教学中,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将学习环节化枯燥为生动;应用思维导图,将“非正常行车的处置办法”化叠乱为逻辑;引入企业技能标准,设计“技规一口清”活页式考核手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增强了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和敬业守规的意识。

(本文系国家级别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创新团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ZI202109030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