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从沙伊复交到巴勒斯坦内部和解

中国推动中东地区和解的历史基础与力量源泉

【摘要】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和深化中东地区和解、政治解决中东热点问题、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能够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在中东地区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增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既是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长期与中东国家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的结果,也是新时代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和全球安全倡议在中东地区实践的成果。

【关键词】中国外交 全球安全倡议 中东热点问题 巴勒斯坦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增强。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都与长期饱受战乱对抗、民族冲突、宗教争端、文明隔阂困扰的中东人民的需求高度契合。①近年来,中国积极顺应中东地区国家寻求缓和与发展的内生需求,进而在推动和深化中东地区和解、政治解决中东热点问题、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

从2023年3月中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沙特与伊朗实现和解,到2024年7月巴勒斯坦14个派别共同签署《北京宣言》,实现历史性和解,中国在中东事务中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赢得了地区国家特别是热点问题当事方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中国能够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在中东地区的建设性作用日益增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既是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长期与中东国家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的结果,也是新时代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和全球安全倡议在中东地区实践的成果。

厚植传统友好:中国推动中东地区和解的深厚历史根基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到1992年中国与以色列建交,中国与所有中东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长期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与包括阿拉伯国家、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在内的所有中东国家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包括沙特、伊朗在内的多个中东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而与中东各方力量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建立了较通畅的沟通协调通道。

中国与中东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始于中国对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坚定支持,“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中东外交主要是对该地区反对殖民主义运动的支持”②。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进而迎来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建交的第一次高潮。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既得益于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中东国家迎来了一波建交高潮,到1990年中国同沙特建交,中国实现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建交。冷战结束后,中国逐渐改善与以色列的关系,并于1992年正式建交,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与中东国家的全面建交。21世纪初,中国与中东国家政治互信与合作全面加强,中阿合作论坛(2004年成立)等地区合作机制相继建立并日趋成熟,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迅速,能源合作领域相互依存加深,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深入发展。

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为新时代中国中东外交的深化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从1955年前中东地区没有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到1992年全面实现与中东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从改革开放前以“政治外交”为主转向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外交,从改革开放前中国与中东零星松散的经贸关系到当前中国与中东日趋紧密的高度相互依存,从在中东热点问题上中国保持相对超然到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劝和、促谈、维和的重要作用,无不展示了中国中东外交的深刻变化与巨大转型。③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建设性作用不断增强。在政治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保持友好合作,与多个中东国家建立不同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在经济上,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中东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多领域进行务实合作。在社会和文化领域,中国尊重中东国家的道路和制度选择,尊重中东的文明多样性,促进民心相通。在安全领域,中国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以发展促安全,积极在维和、反恐、反海盗等领域维护中东安全。在热点问题上,中国坚持公平正义,积极探索全球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推动中东热点问题的解决。④

总之,中国与中东国家长期友好的历史为中国在中东地区进行外交斡旋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国在促进中东地区和解过程中赢得相关国家和当事方信任的基础所在。这也恰如国外一学者的分析评价所言,与西方大国不同,中国在中东并没有宗教、政治、历史或殖民的包袱,它是打破地区冲突僵局、扮演“公正调解者(honest broker)”角色的理想选择。⑤

无论是中国斡旋沙特与伊朗复交,还是中国协调巴勒斯坦各派实现和解,都和中国与沙特、伊朗以及巴勒斯坦长期保持的友好关系密不可分。在沙特与伊朗关系问题上,尽管它们长期对抗,但中国始终与双方都保持着长期友好和不偏不倚的关系,在2016年双方断交后也没有“选边站队”,而是不断推动双方缓解矛盾。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国一直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中东和平进程的积极推动者。这无疑是中国能够赢得巴勒斯坦各派高度信任的根基所在。

斡旋沙伊复交:以全球安全倡议破解中东安全困境的成功案例

由于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内部矛盾等因素的影响,中东地区的政治体系具有典型的依附性、冲突性特征。依附性主要是指中东地区事务长期受到外部强权尤其是西方大国的控制;冲突性突出表现为域外大国争霸中东和地区大国矛盾对抗引发地区冲突连绵不断。总之,中东地区的安全威胁复杂多样、盘根错节,具有历史根源与现实矛盾相互交织、内生矛盾与外部干预交互作用的特点,进而使中东地区传统安全治理异常困难。

长期以来,中东地区陷入安全困境的重要根源在于西方主导的治理方式,尤其是个别西方国家把军事干预、政权更迭、“民主改造”、盟友体系、经济制裁作为中东安全治理的主要方式,不仅不能解决中东问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中东的安全困境。而中国提出并积极在中东加以倡导和实践的新安全观和全球安全倡议,对于破解中东地区安全困境,重塑中东地区安全环境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于2014年和2022年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全球安全倡议,赢得国际社会普遍响应和广泛认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内容,并在中国中东外交中得到了具体体现。2016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倡导在中东实践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支持阿拉伯和地区国家建设包容、共享的地区集体合作安全机制,实现中东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⑥2018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东的多样性应该成为地区活力之源。要尊重每个国家的国情差异和自主选择,坚持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域外力量应该多做劝和促谈的事,为中东和平发展提供正能量。要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不搞你输我赢、唯我独尊,打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架构。”⑦2023年,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把“落实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作为全球安全倡议的“重点合作方向”之一,倡导相互尊重,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核不扩散,共建集体安全,加快发展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⑧

长期断交的两个中东大国——沙特和伊朗在中国斡旋下握手言和,成为中国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案例。沙特与伊朗的长期矛盾对抗是中东地区安全困境的集中体现之一,而中国通过倡导新安全观,在中东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构建中东安全新架构,推动沙特和伊朗成功实现和解。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以沙特和伊朗两大地区强国为核心形成的阵营化对抗构成了海湾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格局的重要特点。⑨2011年中东剧变以来,冲突对抗、零和博弈构成了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特别是地区大国关系的核心特征,其内容包括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地缘政治矛盾等。2021年以来,中东地区大国关系在经历长期对抗后,沙特、伊朗、土耳其、埃及等地区大国之间的关系出现积极缓和的迹象。中国正是在深入认识中东地区安全困境,深入了解地区国家缓和关系诉求的基础上,抓住沙特与伊朗关系这一影响中东地区安全的主要矛盾,通过高层互访、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等契机,积极做沙特、伊朗方面的工作,进而赢得了沙特和伊朗的信任。2022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2023年2月,时任伊朗总统莱希访问中国。在中国与沙特、伊朗的互动中,沙特、伊朗都表示赞赏中方为实现中东安全与稳定所作的努力及有关倡议。实践表明,正是2022年底到2023年初中国与沙特、伊朗的频繁互动,最终促使双方于2023年3月在北京实现了和解。

坚持公平正义:中国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和解的道义基石

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于2024年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23日,巴勒斯坦各派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简称《北京宣言》)。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说,秘书长古特雷斯“非常欢迎”巴勒斯坦各派签署《北京宣言》,认为这是“促进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重要一步”。⑩

从更广泛的角度和更深层次意义上说,中国能够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实现和解,其关键在于中国在国际热点问题和中东热点问题上坚持公正立场。《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了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基本主张,具体内容包括:鼓励当事国坚持通过坦诚对话沟通,化解分歧,寻求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支持国际社会在不干涉内政前提下,以劝和促谈为主要方式,以公平务实为主要态度,以标本兼治为主要思路,建设性参与热点问题政治解决。⑪具体来说,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巴以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推动长期存在严重分歧和矛盾冲突的巴勒斯坦内部实现和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坚持公平正义,坚持不懈地支持巴勒斯坦的正义事业,始终坚持以“两国方案”为基础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对此,哈马斯政治局成员胡萨姆·巴德兰在《北京宣言》签署后的声明中强调,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声望,并且坚定支持巴勒斯坦的事业”⑫。

中国是最早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就从反帝反殖和加强亚非团结出发,支持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恢复民族权利的斗争。自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后,中国在大力支持中东地区民族解放斗争的同时,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予以大力支持。多年以后,巴勒斯坦驻中国大使迪亚布·鲁赫评价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第一个全面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非阿拉伯国家,承认它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给予它在北京的办事处相当于外国使馆的外交礼遇。”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仍把巴勒斯坦问题视为中东的核心问题,并根据形势变化转向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巴勒斯坦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更趋公正、务实,强调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应当恢复,阿拉伯失地应予以归还,但以色列的安全与主权也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对于马德里和会、《奥斯陆协议》以及中东和平进程的推进,中国都予以积极支持。21世纪初,中国更加积极地推动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中国的立场和原则主要包括:坚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和平共处;坚持谈判为唯一解决道路;坚持“土地换和平”原则;国际社会要为推进和平进程提供重要保障。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始终强调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和平的根源性问题,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中国主张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推动巴以和谈,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公正持久解决,并通过双边、多边机制积极倡导和推动,同时还多次为巴勒斯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供经济援助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此外,中国还利用各种方式声援巴勒斯坦的正义事业。例如,中国长期支持联合国“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连续十余年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

自2023年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在为缓解和结束加沙冲突,避免加沙出现严重人道主义灾难而不懈努力,并通过双边和多边方式为缓解冲突、停止暴力进行积极的外交斡旋。在联合国框架内,中国不断为实现加沙停火、避免人道主义灾难作不懈努力。2023年11月,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11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巴以问题的第2712号决议,这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安理会首次通过有关决议,也是2016年底以来安理会就巴以问题通过的第一项决议。决议聚焦加沙最为迫切的人道救援问题,彰显了中国在联合国框架内为缓解巴以冲突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对于巴勒斯坦的内部矛盾,中国也一直积极劝说各派别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团结,并在进入新时代以来加大了协调和斡旋力度。2023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举行会谈时强调:“中方愿为巴方实现内部和解、推动和谈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长期秉持公平正义,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坚持巴勒斯坦问题不能边缘化,长期坚持以“两国方案”为基础实现巴勒斯坦建国,进而赢得了巴勒斯坦各派别的信任。此次《北京宣言》在结束分裂、加强团结以及未来巴勒斯坦政治进程等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无疑对于加沙战事后的巴勒斯坦重建和重启巴以和谈具有奠基性作用。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注:本文系202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百年变局下国际体系与中东地区互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2JJD810023)和202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科研项目“当代中东国家对外关系史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④刘中民:《中国促成沙伊和解 推动中东和平发展新潮流》,《光明日报》,2023年4月5日。

②Steve A. Yetiv and Chunlong Liu, China, Global Energy, and the Middle East, Middle East Journal, Spring 2007.

③刘中民:《中国中东外交三十年(上)》,《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⑤Mordechai Chaziza, “China’s Mediation Effort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Constructive Conflict Management,” Strategic Analysis, Vol.42, No.1, 2018.

⑥《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中国政府网,2016年1月14日。

⑦《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7月10日。

⑧⑪《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全文)》,外交部网站,2023年2月21日。

⑨Shaul Bakhash, Reign of Ayatollah: Iran and the Islamic Revolu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1984.

⑩韩晓明:《“为中东和平进程作出积极贡献”——中国成功举办巴勒斯坦各派内部和解对话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人民日报》,2024年7月25日。

⑫蔺紫鸥:《<北京宣言>:历史性和解带来希望之光》,《光明日报》,2024年7月26日。

责编/赵橙涔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