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作为提高卫生健康系统服务全面性的有效方法,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切入点。
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南华二院”)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创伤专科联盟为基础,以紧密型医联体为平台,以远程协作网为桥梁纽带,协同警医联动,按照创伤救治技术、骨干、设备设施“三下沉”,疑难危创伤患者、困难问题“两回收”,创伤救治理念“一认同”的指导思想,探索建立覆盖衡阳市全域的“一小时生命圈”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大幅提升了衡阳市全域创伤救治能力和效率。为深入总结南华二院创伤救治“一小时生命圈”机制的创新实践与经验成果,2024年4月下旬,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邀请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公安部交通安全发展研究部等单位的专家赴衡阳市开展实地调研与座谈研讨。
以创伤救治“一小时生命圈”机制推进医联体建设的现实背景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加强医联体建设。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在能力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长期存在区域及层级间的巨大差异,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较弱,看病难、看病贵成为民生保障和改善的一个痛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重大任务。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构建这一体系要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医联体建设作为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群众就医的便捷性和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需要建立健全创伤救治网络体系。创伤是全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每年因创伤就医高达6200万人次,直接医疗花费达650亿元,是青壮年人群的第一位死因,创伤所导致的死亡、残疾等后果对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因其普遍具有突发性和危急性特点,伤后1小时极为关键,及时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然而,我国一些地区创伤急救体系仍存在院前急救不规范、转运时间长、院前救治和医院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等问题。南华二院依托医联体建设,构建三级创伤救治网络体系正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务实之策。
建立区域创伤救治体系需要加强创伤中心引领。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提出,加强以创伤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创伤中心因其协调范围广、涉及科室多、投入成本高等特点,成为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难点。衡阳市位于湖南省南部,地质灾害及煤矿、交通事故多发;同时,湘南地区创伤救治资源分布不均、整体水平不高,亟需构建以创伤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南华二院是衡阳市内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在创伤、卒中救治等方面特色明显,2016年骨干成员就自发组织了创伤团队,2017年12月成立创伤中心并组建专业团队,获“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建设单位”“湖南省创伤救治专科骨干医师同质化培训基地”“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等荣誉。南华二院以创伤中心建设为抓手,打造衡阳创伤救治“一小时生命圈”,正是引领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担当之举。
以创伤救治“一小时生命圈”机制推进医联体建设的重要举措
加强系统规划推进,在共建共享上作示范。为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质效,南华二院在衡阳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的区域创伤救治体系背景下,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医联体建设,围绕公益性和救治高效率的目标开展系统规划。一方面,构建三级创伤救治网络体系,打造衡阳创伤救治“一小时生命圈”。南华二院作为省域医疗中心,其创伤中心作为湘南地区唯一一家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借助创伤救治联盟平台优势,构建了以南华二院为创伤中心,以区域内13家区县级医院为分中心,以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创伤救治点的市、县、镇三级区域创伤救治网络体系。具体运行中,发挥基层首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优势,坚持“就近抢救生命、及时恢复生理功能”的原则,将救治中心/点的院前反应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从分中心急救转运至南华二院控制在1小时内,实现衡阳地区半小时急救,湘南地区一小时急救,绘制了快速响应、高效协作的创伤急救圈。另一方面,加强医联体合作建设,促进医疗资源整合与下沉。南华二院以衡阳市七县五区及毗邻域外医疗机构为工作半径,以重点学科、特色专科为主力,基层短缺学科为辅助,因地制宜开展多形式医联体合作。具体而言,依托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城市医疗集团等形式向合作单位提供临床业务指导、学科建设指导、远程医学服务、人才培养及管理指导;创新医联体合作模式,组建跨区域医联体,开展柔性援疆;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交流,推进三级创伤救治网络医疗资源覆盖。
完善创伤急救模式,在互联互通上下真功夫。为跑赢创伤救治赛,南华二院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注重靠前统一指挥,整合各类医疗资源,构建特色突出的全链条、连续化的高质量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深化医联体单位合作内涵。第一,完善创伤急救模式,畅通创伤救治流程。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手术室-TICU急危重症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提倡“救护车未到,信息先到;病人未到,医生先到”,为病人提供“院前创伤急救、院内创伤复苏、重症创伤监护”全流程一站式救治服务,在医联体内推广应用。第二,加强多方联动协同,合力促进创伤急救模式运行。通过与政府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联合演练,与市交警支队“警医联动”,与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勤联动”,构建“现场救援+医疗保障”的联合救援机制,依托“警—路—医”联动平台,实现警医联合接警、统一布警、同步出警,保障医疗救护车辆优先通行权。基于多方联动,南华二院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保障了救治时效质量,也推动了医联体建设更加紧密。
夯实医联体建设要素,在聚能聚力上强保障。为推动创伤救治“一小时生命圈”规范化建设,南华二院不断夯实医联体建设关键要素,推进管理一体化与临床业务同质化发展,为医联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加强医联体内创伤救治软硬件建设。一是在院内打造创伤一体化救治区域,成为省内首家完成一体化救治区域及复合杂交手术室改造并投入使用的创伤中心。二是加强规范制度保障,明确各类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和救治范围,建立健全创伤评估、预警、转诊、救治流程等技术标准规范及质量管理体系和考核机制。三是推动医联体内各创伤救治点软硬件设施规范化、同质化、一体化建设,在医联体内共28个点投资硬件软件。四是加强医联体内医疗、运营、信息等方面的同质化、垂直化、一体化、集团化管理,协助基层补齐技术短板。另一方面,注重医疗团队建设,提高医联体内学科水平和医疗服务能级。一是打造创伤救治团队,组建以创伤外科为核心,12个科室为骨干的专业化综合化创伤救治团队,同时通过派驻创伤救治骨干专家、双主任制、医护结对带教等方式,支持创伤分中心建立以急诊科医生为主的多学科联合创伤救治团队。二是加强学科建设,围绕“基础、管理、预防、康复”开展科研、教学,提升团队成员救治核心技能。三是加强医联体内一体化、同质化培训,通过院外派驻、院内培训、人员进修、重症创伤教学云查房等多种形式,联合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人员、村医、执勤交警及120医护人员开展创伤救治相关专业培训。
加强信息化建设,在提速提效上添动能。为提升区域创伤救治“一小时生命圈”的协同效应和救治效率,南华二院积极建设创伤救治信息化数字平台,促进医联体内资源整合共享。其一,以信息化建设赋能生命接力全流程,建设急诊信息化系统、预检分诊信息化平台、数据管理云平台等功能模块。在院前,借助5G技术、移动TRB、移动影像检查车等设备实现“上车即入院”,将患者基本信息、伤情评估、车辆定位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救治医院;在院内,依据院前信息启动创伤中心相应救治流程,实现以预检分诊为起点、以时间节点控制为核心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在愈后,通过大数据质控评价为改进工作提供方向。其二,以信息化建设赋能医联体内远程医疗服务和网课培训,搭建远程医学中心和双向转诊平台。共享医疗信息数据,通过实时收集、传输、共享患者病历、检查结果、救治方案等信息,助力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服务和指导,推动医联体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远程培训指导医联体内基层人员,促进医联体内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南华二院每年提供远程教育、远程会诊、诊断等业务指导与服务1万余人次。
以创伤救治“一小时生命圈”机制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启示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医联体建设之基。充分发挥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结合地区实际与自身特点,系统科学规划发展路线。南华二院党委以高质量党建为医联体建设筑基,通过规划三级创伤救治网络,加强优质资源的整合调配,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效提高了医联体内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生命至上,打造一小时创伤救治之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完善救治模式,提升救治效果。南华二院通过推动创伤中心建设科室实体化、人员一体化、流程规范化、运行智能化,打造创伤救治“一小时生命圈”,实现了快速响应、精准治疗和紧急救治到康复过程全覆盖,在发展中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强调多方联动,织好三级创伤救治之网。注重发挥多方联动效能,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联动效率,凝聚各方力量提升救治质效。南华二院通过加强部门、机构、队伍以及救治单元内外部的联动,开展科学、规范的整体性救治,建立了以创伤中心为核心,极速、安全、高效的一体化生命救护网络体系,确保区域创伤救治体系高效运行。
重视考核质控,设定救助标准规范之尺。加强创伤救治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并完善有关标准规范,夯实信息技术支撑。南华二院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结合信息化建设,定期开展创伤救治质控和救治全流程评价,有效提高了区域创伤救治体系运行质效,保障了医联体内同质化、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关注人才建设,打造全方位高素质人才之队。不断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设立创伤团队医德、医技高标准门槛,开展医联体内一体化、同质化培训。南华二院通过支持基层单位建设创伤救治团队,提高包含创伤救治专家、创伤救治人员、应急机动人员、第一目击者等有关群体的医疗素质,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
(执笔:陶建群、付立明、杨彬、方晓芬、罗勇、邓楚韵分别为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首席研究员、调研组组长,南华二院党政办主任,南华二院法治办副主任,南华二院医疗事业部主任,南华二院急诊科主任,人民论坛调研部编辑)
【本调研报告受湖南省社科联成果委重点课题《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资源智能集成平台构建与推广应用(编号XSP21ZDI003)》和湖南省社科基地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居民医疗卫生素养培育与研究基地的资助】
责编/李金芳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