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与前景展望

【摘要】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被理解为构建数字技术及其多领域应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联动局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的总和。在价值旨归层面,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人民至上、成果共享”的价值底色、“协调联动、系统推进”的价值格局、“立足创新、引领时代”的价值追求。在主体构成层面,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核心领导主体、筹划执行主体、技术功能主体以及多领域主体。正确认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目标与优化空间,能够为理解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具科学性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数字生态文明 数字生态化 生态数字化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①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被理解为构建数字技术及其多领域应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总体联动局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的总和。推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进路,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整体性、全局性、科学性的特质,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

实现“数字绿色化”与“绿色数字化”的协同联动发展、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稳步前进,需要首先明确其价值旨归。

其一,中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人民至上、成果共享”的价值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运用驱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升级,是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全民性事业。②一方面,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生态民生福祉。先进数字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有利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具科学性保障与技术性支持的优美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指向数字民生福祉。数字民生福祉是人类福祉在数字化进程中呈现出的新样态。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数字经济技术发展与数字社会建设成果的“生态化”与“普惠化”,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直观、更切实地感受数字中国建设的多维正向影响力。

其二,中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协调联动、系统推进”的价值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③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正确认识世界发展形势、拥抱数字技术浪潮、着力将数字技术融入社会诸领域与全发展过程的积极尝试,展现出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的认知智慧与价值格局。一方面,应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技术发展的双向协调联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向前沿技术领域优化升级,打造更具系统性与涵纳度的生态文明技术基础与治理经验体系;另一方面,应深入促进绿色化发展与数字化技术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释放综合性影响能效,全面提升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将生态化的数字技术及其应用经验运用到社会发展的各环节中去,形成全方位、强联动、高效率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其三,中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展现“立足创新、引领时代”的价值追求。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起始于数字中国建设“2522”④整体框架布局,“创新”与“引领”构成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一是策略规划创新,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下通过对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指导话语与实践发展重点的深入推进,出台社会发展的新策略、新规划、新方针,进一步提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联动,推进数字技术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度融合,推进前沿数字技术为全过程多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增效赋能,形成更为结构化的现代智慧绿色产业发展图景。二是国际建设引领,即通过对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推进,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国际话语体系。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构成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能效来源与多环节合作的结构化实践过程,切实保障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历史性成就,就必须在辨明不同建设过程参与主体特质的基础上,不断形成多主体合作、全领域参与、强能效释放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协同合作局面。

其一,中国共产党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领导主体。建设数字生态文明,必须在党的科学领导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格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督查问责机制、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良序长效发展。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使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充分涌动,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的各个重要领域协同联合,使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诸多环节紧密衔接。

其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筹划执行主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筹划执行主体。充分发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重要功能,通过物质资源注入、技术体系创新、测控标准制定、治理方案决策、项目审核考评、管理制度创新、人才智库建设、行业规章约束等方式促进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向好。与此同时,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重要的治理效能增长点,“要以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创新政府的生态管理职能”⑤,提升政府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能力。

其三,企业事业单位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功能主体。企业事业单位能够较为敏锐地感知、甄别、运用前沿技术、新型设备,能够对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微观要素进行市场化“试点”。在这一过程中,党政主体与企业事业单位主体的对接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党政主体能够通过理念教育、资源交互、区域开放、政策优惠等方式促进企业事业单位更好地运用前沿技术,也能够通过项目测控、数据评估、行业规范、业务引导等方式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市场参与行为质量进行把关。

其四,社会组织与公众是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领域主体。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在脱离社会实际或群众参与的情况下顺利推进。一方面,公众应当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关注国家政策与社会热点议题,加深对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另一方面,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培育具有数字知识与能力基础的社会组织主体,为未来更高程度的全民参与、全社会协力合作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方式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传播、引导社会组织与公众增强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构成了当前多领域主体培育的可操作路径。⑥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展望

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至少包含如下四方面的前景目标:一是产业经济目标,建立更为前沿立体的数字生态产业经济业态,以数字技术所提供的物质保障与渠道优势,形成产业经济与行业市场兴盛、企业事业单位发展前景良好、人民群众享受更高质量数字生态文明产品的整体局面。二是技术创新目标,即围绕技术创新的现实进一步优化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技术研发平台与开展技术导向项目,巩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基础,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更为扎实的物质资源条件。三是治理体系目标,即依托数字生态文明的技术介质与政务平台系统,推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形成高效便捷、稳定可控、精确严谨、智慧共享的数字化治理局面。四是理念传播目标,即通过数字化媒介传播渠道,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成就的多领域传播,积极将数字化传播技术融入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格局,在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上不断呈现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成果,形成渠道通畅、高质保真、生动鲜活、持续稳定的数字化传播格局。

其一,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精细化权责划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主体在维度、职能、权限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其应当具有更为精细化的权责划分机制。在具体情况下,党政主体可以充当路线方针的制定者与执行计划的筹划推行者;部分区域性与专业性较强的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依据路线方针推动技术创新与融合;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可以作为社会参与和反馈的主要力量,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确保环境管理策略的持续调整和优化。公众参与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的方式相较于其他主体略有不同,在更大程度上是以“受动者”的角色参与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公众和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全社会的数字素养与环保意识。

其二,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关系的协调发展。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首先表现为技术本身的发展与应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或“生态友好化”构成了当前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2021年5月28日,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计量检测中心联合发布《中国数字基建的脱碳之路:数据中心与5G减碳潜力与挑战(2020-2035)》报告,指出在中国2030年全面实现碳达峰之后,数字基础设施的碳排放仍将继续增长。选择何种技术及其基础设施、怎样建设技术基础设施、创设何种制度规范框架以保障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目标深度耦合、如何推进可持续能源机制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对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其三,不同领域之间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联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多领域的宏大工程,因此,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不同领域的总体协同是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同领域的协同治理也可以激发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数字经济(产业)、数字政务(治理)、数字文化(及其传播)、数字社会等具体领域存在侧重点差异,合理分析和布局这些侧重点至关重要。当前,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领域联动呈现出较好的整体态势,未来,更加积极的政策法规出台与平台机制探索将为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开辟更具系统性的多领域合作局面。

(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022JZDZ01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习近平:《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求是》,2024年第1期。

②刘国菊:《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第18期。

③《习近平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人民日报》,2021年9月27日。

④《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国政府网,2023年2月27日。

⑤谢忠强、成文雅:《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现实困境与发展进路》,《当代经济研究》,2024年第4期。

⑥张云飞:《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进路》,《国家治理》,2024年第8期。

责编/靳佳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