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莫砺锋:让传统经典焕发现代光彩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用汉字书写的大量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向全社会普及古典名著是传承文化有效的手段。从深入研究到准确阐释,再到广泛弘扬,这是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义不容辞的庄严责任。我在南京大学从事“两古学科”(即“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本学科的优良传统是既重视严谨精深的学术研究,也重视面向社会的文化普及。近年来,南大“两古学科”的成员在“继承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潮流中也开始走出学术象牙塔,向社会大众宣扬传统文化,普及传统经典。早在2006年,本学科就承担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研究”的重大攻关项目,努力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现代社会中进行创造性转化提供学理支撑。2016年,我们参与“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主要承担其中的“文献编”与“精华编”两个部分,在全面调查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具有重大现代意义的经典著作进行整理出版。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判断在内的意识形态,那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五千年文明史中蕴含的正能量。我们编写了《中国文化二十四品》《国学文选》等普及读物,举办各种形式的公共讲座。有些专著如《白日薄西山》《日落九世纪》《漫话东坡》《风起红楼》等,都是学术性较强的普及读物。我们编写的“少年版中国经典”,已经出版20余种,如《史记》《资治通鉴》《中国诗词故事》《中国成语》《红楼梦》等,从各个方面为少年儿童讲述中国故事。

今天,我们对继承传统文化的工作有了更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浩如烟海的中文典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典籍流传至今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专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是供大众阅读、学习,从而获得文化启迪和精神滋养,这才是我们研究典籍的意义所在。古典名著数量众多,在字句解读、意义阐释上都具有一定的难度,社会大众直接阅读比较困难。这就向当代学者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既要精选某些价值较高的经典介绍给社会大众,又要对它们进行准确可靠的注释及生动灵活的解说,从而让经典名著脱离学术象牙塔的束缚而走进千家万户,把其中包含的嘉言懿行介绍给最广泛的人群。

和过去相比,从事传统经典的研究与普及的人与团体越来越多,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大家正一起努力让传统经典焕发出现代光彩。

(作者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