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大力推进绿色智慧的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建设绿色智慧的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使命,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借助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绿色化引领数字化转向,实现数字化与绿色化的相互协调和双向赋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构成了数字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发展阶段,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应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为实践遵循,将数字化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作出更大成绩。

关键词:数字生态文明  数字化  绿色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A8;X2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化与绿色化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数字化是绿色化发展的动力之源,绿色化是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向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数字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理论内蕴

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助推未来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持续赋能生态治理的集约化、高效化运行,推动绿色低碳的智能世界加速到来。从产业迭代到个人生活,数字化通过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与全过程,正在以新场景、新业态、新范式对智慧生态文明进行系统化重组再造。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卓越成就证明,数字化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生态治理成本、赋能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推进绿色智慧社会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步入数字时代。面向新征程,“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变革呼唤着生态文明的升级发展,数字化是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抢抓数字技术发展机遇,发挥数字化创新实践的赋能作用。

绿色化引领数字化转型

纵观人类经济史,不难发现,非生态性的发展方式与自然承载力、生态系统调节力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层出不穷的自然灾害是这一矛盾对立的现实表现。同样,数字化发展若背离了绿色化方向,也必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反过来威胁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当前,全世界仍面临着重大的生态困境,极端气候变化引发了环境危机,自然资源分配不当又催生出能源安全危机。生态问题已然演变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大自然再次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面对这一困境,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对此,各国加大了对光电、风电、水电等可再生性能源的投入利用。

绿色化转型已成为各国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在这一全球绿色化转型的背景下,只有以绿色化引领数字化,使数字化发展表现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进而助推循环高效的社会生产、低碳环保的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的绿色技术,才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突出位置,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转型关键期。面向未来,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数字化发展的绿色低碳原则,引导数字技术焕发出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效应,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推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共赢局面。

数字化和绿色化双效协同

无论是站在数字转型发展的高度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明确绿色化转型的数字化支撑,抑或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筹划数字转型发展,均彰显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旋律,建设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放眼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各国面临着资源重新配置、经济结构重塑的新局面,数字化与绿色化正在成为加速全球经济复苏、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重要变量,是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数字化与绿色化相互协同,双向赋能。数字化能够促进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转型,催生出低投入、高产出的理想发展方式;同样,绿色化能够引导数字化向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升级迭代。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以协同融合放大数字化与绿色化双向共进效应,以绿色化引领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发展,推动全社会共同走出一条绿色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数字化与绿色化之间也存在着潜在张力。当前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定困难。经济发展低碳转型内生动力不足、美丽中国数字化基础能力较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对于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正确处理数字化同绿色化的关系,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平衡是基础前提。塑造数字化与绿色化相互支撑、互相促进的协同格局十分重要。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时代意义

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两者基于时代境遇的同质性,立足目标任务的一致性,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强烈的现实需要构成了数字化与绿色化交互融合的强大推动力,也明确了两者协调发展的现实方向,彰显出强烈的价值指向。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1]。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源泉,自然条件是生产力的基础组成部分,自然资源禀赋与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生产要素的配置转化、生产空间的布局规模,进而制约着生产方式进步、生产效率提升,是生产力延续的自然储备、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不过,自然系统本身的承载限度也决定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竭泽而渔”或执著于生态保护的“缘木求鱼”,都是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与做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新时代“绿色转型”的本质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转向,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以数字化赋能生态环境治理,进而焕发出巨大的生态效能与社会效益。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科技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带动着生产力由量变向质变跃迁,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新产能,扭转传统发展方式中高资源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的短视性,是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创造更高价值更高效益的生产力新形态。新质生产力蕴含着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数字时代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向。“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2]。新质生产力以绿色发展为“底色”,运用数字化为更加高效地优化生产、治理生态、美化生活等注入新动能,创造出可持续的、生态友好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凸显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统筹兼顾的新发展理念,旨在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蕴着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即要立足于人与自然一体共存、和合共生的前提,确保社会发展沿着绿色化、低碳化的可持续性方向前进。一方面,“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4] 生态系统是一个兼具整体性与有序性的有机体,各自然要素经由物质交换、能量循环、信息传递的过程已然结为一体,在等级序列不同的自然要素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作用方式与运动形式,它们在客观规律的主导下持续调节彼此间的结构联结与功能效应。因此,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树立全面性、长效性的发展理念,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生命联动、共融共进。另一方面,生态治理不仅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要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全方位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万物互联互通的数字时代,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推动了协同共享的生态治理全流程加快形成。生态治理的现代化、精准化、系统化,迫切需要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的数字化创新。生态智慧治理利用数字技术驱动业务变革,运用数据分析、图像识别、行为分析、风险评估等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多领域、长时段、全流程中推进环境数据全流通、生态指挥决策全智能、生态环境研判综合化进程。由此,生态治理正在从被动的生态保护迈向以生态预防强化污染防治、以生态修复扩大环境容量、以生态管理推动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新阶段。事实证明,通过加快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格局创新和机制优化,生态治理过程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让“精准问诊”“靶向治疗”生态问题成为现实,进而带动了全链条的运行效率,实现了治理效率与能源效能的双提升。这一更低廉、更高效、更便捷的生态协同治理方式,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是构建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必然要求

在迈向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出现了生态能力超载、生态系统失衡失序、生态功能失调失效等问题。目前,我国处于工业文明的转型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期,生态文明建设方兴未艾。生态文明作为超越现有工业文明体系的先进文明形态,是“生态”与“文明”的相得益彰,内蕴着生态环境保护与永续发展有机联动的内在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5]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转型与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文明的崛起正在对人类文明格局进行全景式塑造,与生态文明之间融合互构、协同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发展进入具有绿色智慧突出特征的“数字生态文明”新阶段。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成为“五位一体”数字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中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文明建设一体化推进的规律性认识,在顶层设计层面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数字化发展作出了方向指引。我们要正确把握新时代数字化发展方向,以制度体系实现对数字资本逻辑的规制引导,让数字技术的使用焕发出对生态保护的倍增效能,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实践过程中,应遵循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基本逻辑,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而以数字化创新驱动生产绿色转型,铺就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基底,是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关键之举。

第一,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平。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集约化优势,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系统的升级,为推动建立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一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生产全链条的数据监控与实时控制,更好地根据需求变化精准调控生产管理方式,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调控、资源协同互补,达到对资源能源的精准控制与最小化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生,降低生态治理成本。通过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产业数字化提升能源资源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环节、激发生产效能。

第二,以数字化发展循环经济,践行生态环保的绿色使命。通过实施节能改造,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造,持续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转型。引导企业建设低耗高产的绿色制造体系,使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节能设备,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的良好效果。同时,通过“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途径,对可持续材料或新型废弃物进行回收、循环利用。从源头控制到末端治理来更好满足节能减排的生态环保要求。

培育绿色智能生活方式

当前,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过程中“数字+”生活场景日益增多,让人们的绿色生活方式变得更智慧、更方便、更美好。如何把数字优势有效转化为绿色生态价值,需要加快建设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持续把更多数字智能新要素融入绿色生活中,为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更多价值。

第一,推动绿色生活场景数字化。进一步发挥数实融合优势,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系统的运行效率,为全民构筑起快捷便利的绿色生活场景。加快智能基础设施在城市环保领域的应用,以智能技术集成应用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以智慧平台优化城市生态管理效率,全方位助推城市空间、产业、交通与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线上线下相贯通的绿色智慧社区,提供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社区生态公共服务。

第二,加强绿色消费中的数字化应用。其一,以数字化赋能绿色消费。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基础,从供给端更准确地把握民众的个性化需求,创造沉浸式的绿色消费场景体验;其二,通过数字化平台引领绿色消费。鼓励社会公众绿色减碳行为,营造绿色消费氛围,丰富公众参与低碳减排的便捷途径,推进全社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

第三,依托数字媒体宣传绿色生活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媒体传播手段,宣传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提升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话语的传播能级。基于数字化技术加大绿色消费的精准化、个性化传播,带动公众持续提升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主动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健全生态智慧治理体系

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化为政府转型升级和治理方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健全生态智慧治理体系,“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6] 。

第一,加强数字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战略指引。要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紧紧围绕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统筹谋划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路线。

第二,发挥数据驱动与技术赋能双重价值,提升政府的生态治理效能。一是实现生态治理方式的智能化。利用大数据模型和数字化集成平台等数字化方式,实现对生态环境指标的感知监测,做好对生态风险的评估预报。二是实现生态治理决策科学化。建立健全动态管理的生态环境数据目录,实现数据资源清单化管理,提升数据管理和数据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保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准确度。三是实现生态治理主体多样化。通过构建数据共享模型和流程再造模型,打破组织间的信息壁垒,推动各行业在生态治理层面的资源整合、数据融合,形成高效的多元协同生态治理格局。

第三,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公众的生态民生诉求。要推动数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生态公共服务,以数据共享和操作便利化、政务服务流程高效化为着力点,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信息共享机制,向公众供给公共生态信息或产品,提升政府生态服务效能。

第四,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对绿色技术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绿色创新活力。政府要加大对节能环保事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到对低碳技术创新和环境友好型项目的建构,以此更好地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加快能源系统数字化转型

我国制定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本质上是一场能源革命,而核心是技术革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通过数字技术驱动能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完成能源开发利用的改造升级,促进能源系统提质增效,是助力“双碳”目标顺利达成、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

第一,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能源系统降本增效。可以通过数字化驱动新能源产业生产力提升以及全体系全流程再造,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双碳动态核算、智能分析体系,精准研判能源资源产量,提高能源转化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多端连接、智能传感等方式,优化各能源品种互联互通、合理分配利用,从而提升能源产业链的产出效率。

第二,推动数字科技创新,助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占比未来将会持续提升,要加快新能源领域的数字化步伐。同时,要加快新能源的产业融合,创造出一系列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和业态,全面释放能源行业的活力和潜力。

【本文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凌波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略

责编:王 克/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