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以基层治理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 “成华实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大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并顺应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新任务,对体制机制和机构职责进行调整和完善,2024年,随着中央、省、市和区县各级社会工作部的成立,在全国形成了党委统揽社会工作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成都市从创新党委统揽基层治理体制入手,于2017年9月在市区两级成立专门负责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党委职能机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着力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上下功夫,推动资源、服务、管理等下沉基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探索形成了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成华样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为深入总结成华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及其借鉴意义,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民政部有关专家学者深入当地开展调研,形成研究成果,为成华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快打造现代化治理示范标杆提供强有力智库支撑。

成都市成华区创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命题,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鲜明指出“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目标之一,并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就基层治理工作作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安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落到实处的基础环节、关键所在、重要抓手,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根基、筑牢底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指南针”。

成华区作为成都市传统主城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北部,辖有11个街道、81个社区、2个建制村,常住人口约148万余人。成都市成华区脱胎于“大工厂带大农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原有的“老工业基地+大农村”的城市格局已被打破,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的新征程。近年来,成华区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聚焦“七个更加突出、更高水平”,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扎实做好“六篇文章”、加快实现“六个攻坚突破”,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成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成华区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居住结构、治理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新变化新需求给传统基层治理带来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服务任务比较繁重,基层治理水平有待提升。这些新问题新挑战,促使成华区不断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创造条件。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始终

成华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引领作用发挥,不断提高基层党建质量,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引领方式模式,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对基层治理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促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基层治理跨越层级多、涉及部门多、覆盖主体多,成华区早在2017年成立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机构改革后在区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4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着力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定期召开全体会议和联席会议,集中研究重大政策、部署重大工作、督办重大任务。社会工作部成立之后,进一步分领域建立志愿服务、行业协会商会党建等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和统一领导人民信访工作制度,优化“两新”工委领导体制等既有协调机制,推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党建办主任工作机制、做强街道党工委基层治理中枢功能,构建责任清晰、条块联动、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按照“四精简”(精简机制牌子、证明事项、考核创建、信息系统)、“五赋能”(组织赋能、网格赋能、社会赋能、智慧赋能、自治赋能)、“三优化”(优化高位统筹推进机制、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资源统筹机制)工作思路,持续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对83个社区开展全覆盖督导,整改制度上墙、承担负面清单事项等问题190余个,取消挂牌88项,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工作更加聚焦服务群众的主责主业。

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持续完善“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专属网格”的“3+1”网格党组织架构,已成立975个网格党组织、2125个微网格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最后一米”。明确小区(网格)党组织政治引领、资源统筹、联系群众等8类重点职责清单和调度权、议事权、评议权等6类赋权清单,统筹调配社区直属党员、下沉党员干部、新就业群体党员等党员力量,着力提升小区(网格)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配强社区“好班子”,深入开展社区党组织运行分析研判,建立“强社带弱社”重点社区结对帮扶机制,推动38个社区“一对一”按需结成对子,“脱岗式”互派社区干部72名,整体提升社区班子运行水平。

激活新兴领域党建“红色引擎”。提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效,按照抓部门促协同、抓总部带全网、抓龙头带全链的思路,聚焦快递物流、电商直播、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与成都市快递行业党委开展党建联建,加强德龙汇能、卡诺普、华星璀璨等企业总部和行业龙头的党建示范作用,带动行业党建水平整体提升。强化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制定《成华区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建设指引》,围绕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网络主播等群体需求,在党群服务、企业站点等空间阵地叠加充电应急、饮食休憩、学习阅读等服务功能,构建成华区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华仔红色方向盘”网约车司机之家是全国第一个“党委政府打造,行业协会运营实施”的网约车驾驶员党群服务阵地,位于西部最大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东客站,通过完善党群、政务和生活配套功能,服务全市13万余名网约车司机,和1.2万余名司机建立常态联系,以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让他们成为保驾护航城市发展的生力军。“万谷直播红创基地”位于直播平台企业、MCN机构聚集的东郊记忆艺术区,通过打造“红色直播间”“互联网营销师之家”等“红创”系列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直播电商群体,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全市唯一网络直播示范基地和全省互联网企业党建示范点。提升行业协会商会党建水平,开展“筑基提能·增效创优”专项行动,出台《全面加强成华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指引(试行)》,依托东郊创艺 Labs·产业驱动中心打造行业协会商会“蓉会共享家”服务阵地,聚力打造“商协会+社区”党建联合体,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与社区开展“契约化”共建,联动商会企业资源落地3家社区托育中心。

突出群众主体,以小区院落自治激发居民参与内生动力

社区治理的核心是人,关键是群众参与,以居民自治实现有效治理。成华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贯彻群众路线,倾听民声民意,注重培育居民“主人翁”意识,涵养积极向上、参与奉献、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激发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推进小区院落自治,让居民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公”。

群策群力,众创规划幸福家园。在全国首创由“导师+社区规划设计师+众创组”组成的社区规划师三级队伍体系,构建民意收集、议题产生、参与式设计、项目评审、实施运维五步工作流程,以参与式社区规划的理念方法激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以社区规划众创组为关系纽带,通过凝聚社区书记、“两委”、能人达人和居民骨干等“关键人”,吸纳辖区内外技术能人、企事业单位、高校、规划院所等“专业人”,在找到人、引领人、链接人的过程中培育激活众创参与的内生力量。以培力赋能为行动纽带,通过“社区动力·千人众创”培力计划、“青年菁华”引力计划等行动,让每一次参与式社区规划的具体活动,都成为一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行动,在“成华龙门阵”、社区圆桌会议、开放日、参与式设计工作坊等活动推进过程中,将闲置空间、“金角银边”、灰色地带共创为居民温馨家园。例如,致强社区家门口的“顽童绿地”项目,在打造过程中开展社区圆桌会议、线下调研、线上讨论、老年儿童议事会等各类活动共计15场,群众参与1122人,为老年人和儿童分别打造了林荫下活动空间和生态安全游玩场景,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可。截至目前,已连续开展5届“城视·成画”社区规划设计节,累计落地社区规划项目524个,评选优秀项目96个、优秀社区规划师42人、优秀众创组44个,成华社区规划师制度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共商共议,多方主体协商议事。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创新建立小区(院落)“爱邻议事日”民主协商工作机制,将每月20日固定设置为小区(院落)“爱邻议事日”,在党建引领下推动形成民事共议、遇事共商、难事共办、成事共享的基层协商议事格局。建强协商议事阵地,打造“线上+线下”协商议事平台,通过议事阵地固定收集、“微网实格”灵活收集、线上渠道随时收集,让居民真正有地方、有渠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确立“七议五不议”议事原则、规范议事流程、制定“一事一议”快速响应机制和“三快二提一转”分类处置机制,形成“小事不出院、中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疑难问题再找街道”的共识。桃源社区关家苑小区为“企改居”院落,探索建立的“方桌四角”协商模式成为“爱邻议事日”工作机制的起源,通过大力培育业主委员会、物业、志愿者、自组织等“八方主体”积极参与小区协商,紧扣“院落”这一群众可感知的空间打造“共享议事小院”,明确协商议事规则,充分发挥了居民在引进物业单位、非机动车管理、文明养犬等社区事项动议、协商、决策、落实全过程中的作用,逐步实现老旧小区从“陌邻”到“睦邻”的华丽蝶变。

民意直通,有效化解“急难愁盼”。在社区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解决社区治理、法律服务、民生问题等方面的社情民意;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对法律草案进行意见征集,架起民意直通“高速路”。对于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事件建立“吹哨报到”等响应机制,努力做到“句句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通过构建治理闭环,增强对居民参与意愿的正向激励,实现良性循环。人大代表联络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保和街道和美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驻点代表们立足岗位,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成华区人大代表、成都市树德小学副校长陈丽萍为辖区群众解读小学新生入学政策;成华区人大代表、凯德广场乐视界商场总经理巩朝军接到选民反映的凯德广场地下停车场出入口拥堵问题后,提出建设性意见更换停车场出入口位置,万科路与和锦路交通拥堵得到缓解。

着眼体系筑基,以“微网实格”治理深化共建共治格局

“微网实格”治理机制,是成都市近年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之一。成华区立足区情实际,大力推进“微网实格”建设,充分发挥微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三熟”优势,持续开展风险隐患发现、事件信息报送、矛盾纠纷调解、宣传发动群众等工作,让信息传递更快捷、服务更全面、治理更精准,让基层工作更细更实更到位。

系统施策,构建有序运作网格体系。组建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下设7个专项工作组,相关区领导担任组长,高位推动工作落实,构建由1个区级工作专班、11个街道指挥部、83个社区工作站、571个小区(院落)服务点、15800余个楼栋单元联系点组成的“五级指挥体系”。充分考虑街区、道路、历史沿革等因素,持续优化调整网格设置,全区1299个小区(院落)共划分总网格83个、一般网格995个、微网格6283个、专属网格516个。推进居民小组长与一般网格长、微网格长整合设置,让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方共同融入“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共计选任微网格员7820名。制定出台微网格工作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微网格员队伍管理试行办法、积分管理试行办法和开展网格营建等支撑性文件,推动完善“微网实格”机制保障,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制度体系。

广泛动员,凝聚多方共治网格力量。组织区级部门下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组织全区12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1296个小区院落开展全覆盖入户走访,累计发放党群连心卡65万张,协调解决群众反映急难愁盼问题330余个。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搭建“益社”、红色物业联盟等议事协调机制,引导商户、企业1900余家共同参与治理,整合全区1881个基层党组织、1116名社区工作者、5万名党员和16.2万名青年志愿者力量进网入格。促进专业资源力量协同,组建10个应急救援分队,统筹110余名应急队员、90余名燃气公司技术人员、93名家庭医生下沉网格,协助开展燃气安全培训和排查、家庭问诊、健康咨询等服务。

深入营造,激发长效治理网格活力。实施网格营建,以项目为牵引、以活动为纽带、以服务为抓手,依托“微光成炬·幸福满格”系列主题活动、“城视·成画”社区规划设计节等参与平台,统筹社区保障资金、“微网实格”治理工作经费,围绕小区环境整治、空间改造、敬老爱幼等问题诉求,指导微网格员(楼栋长)发起楼栋“微治理”项目,探索“社区达人+微网格”工作路径,实现小区自我组织、自我治理、自我发展。强化赋能激励,创新探索积分兑换机制,实行市区两级“双积分、双兑换”,整合成都自然博物馆等资源,丰富成华积分兑换礼遇资源库,每季度开展“百佳优秀微网格”“百佳优秀微网格员”评选,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开展微网格营造项目,充分调动网格队伍积极性。

强化科技赋能,以“智慧成华”建设提升基层社区智治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成华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化科技支撑,主动融入“智慧蓉城”建设,深入推进“智慧成华”建设,积极打造“智慧成华”品牌,以“智慧成华”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智能化取得新进展。

保障公共安全。建设区级城运中心,构建灵敏、快捷的全域智能感知分析模型,在治安、消防等领域形成“态势呈现、风险预警、高速处置、情况反馈”的工作闭环,严守安全底线,让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安心。统筹指挥调度,畅通信息渠道,以事件为中心、建立线上线下协同处置机制和下沉网格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响应效率。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为基层精细化治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以犬类未系绳事件为例,利用人工智能自动识别流浪犬只,并记录点位及出现时间,观看实时画面及录像回放,预判突发事件,防范化解风险。

助力公共管理。打造民意感知中心,启动全市首个“AI+12345”智能感知系统,建立民意感知预警平台,一张图实时挖掘数据,自动感知高频事件,及时预警热点难点,一键直达关联部门,便捷提供服务决策数据支持,实现惠企便民服务效率持续提升,12345热线诉求智能签派率为95%,准确率达90%以上。推广应用“报表通”系统为基层减负,建立基层数据需求清单,推动行业部门数据回流基层、赋能治理。配合“微网实格”的制度设计,不断完善智慧应用场景的上架与推广,依托“智慧蓉城·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建设街道城市运行中心,以智慧手段强化街道基层治理中枢功能,实现一个平台统调。一里塘社区优化升级城市运行平台,开发智慧安防、自建房安全等应用模块,配合智慧安防系统,社区在公共区域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在一些邻里纠纷中可以有效取证,避免事态升级;社区的出租房管理系统可在租户到期前自动提醒,网格员将信息推给物业,方便及时办理续签等手续,并实时生成人口流动趋势分析等,让社区租住状态一目了然、管理流程清晰便捷。下涧槽社区实施环境综合打造及智慧街区治理后,社区侵财类案件发案件数较改造前下降80%,群众社会治安满意度由50%提升至95%。

优化公共服务。社区内的智慧大屏可以为居民提供近期的精彩活动展示;线上小屏为“微网实格”的“双积分双兑换”等经验模式提供互动载体和平台,实现一键下单。杉板桥社区打造了数字孪生社区,打开小程序就能免费预约使用家门口的社区共享空间。在空间功能配置与设施服务上也充满了智能化元素,生活驿站提供了甲醛测试仪、智能浇花机等共享物品,亲子活动区为儿童提供了3D打印、智能垃圾分类等课程,让居民真正体验到“智慧成华”的魅力、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

扩大社会参与,以盘活资源构建可感可及基层服务体系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成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公共服务空间打造成为多方主体的服务载体、居民流连的温馨家园,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关爱等重要民生领域构建全面精准的基层服务供给体系,持续探索社区自我造血和服务品质双提升路径,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打造舒适亲民服务阵地体系。完善空间布局,构建“街道—社区综合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四级服务阵地体系,打破行政边界统筹资源分配,以居民为中心试点建设11个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亲民化改造,根据居民需求实施补短提质工程,差异化配置托幼养老、快递配送、日常维修等高频生活性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品质便捷化的服务。大力发展社区生活美学,打造易进入、可参与、能共享的“社区美空间”15个,发动居民共建“最美阳台”“最美院落”“最美社区花园”等,深度黏合社会价值、生活价值、商业价值与美学价值,引导市民认识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大力引入社会主体,构建专业品质可持续服务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逻辑”思路,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社区空间运营,培育或引入国有平台公司、专业社会组织、社区社会企业等社会主体成为社区合伙人,探索出“1元租金换服务”“公益载体+企业运作”“公益+低偿”等可持续运营模式,集成推出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的社区服务“套餐”,达到“政府提效能、群众享便利、社区可持续”的三赢效果。聚焦社会组织参与需求打造天府社创中心,以“1元租金换服务”方式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恩派,搭建集社创产品供给、资源整合交换、创新主体孵化、社会美育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龄友好参与和多主体共创平台。自2022年8月平台投用以来,举办活动600余场,吸聚共建主体200余家,发布社创产品2800余个,服务市民30万余人次,向浙江、山东、广东、湖北等省输出26个社会创新产品落地见效。聚焦“一老”群体生活娱乐、养老助餐等需求完善社区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四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打造1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6个日间照料中心、42个小区院落嵌入式为老服务点和76个老年助餐点。打造全省首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街区,其中“忘不了”咖啡厅受到央视新闻频道专题报道,引发全网关注。聚焦“一小”群体和家庭托育托管需求,深入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已建成42个儿童友好社区,推动举办46家托育服务机构,现有托位数685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98个。新鸿社区以“社区公益载体结合企业化运营”的方式成立社区社会企业,社区提供基础场地,运营方提供技术、团队、资金,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新鸿社区婴幼儿成长中心,价格平均低于商业托育服务的30%左右,让更多家庭尽享“价廉质优”的专业托育服务。

不断拓宽资金渠道,撬动多类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建立保障与激励双轨并行的社区专项经费制度,每年拨付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资金4800余万元、匹配专项激励资金400余万元,平均每年开展专项资金项目600余个。建立“1+N”社区基金体系,成立“成华社区发展基金会”,通过发起人出资、多主体捐赠、资金定向募集等渠道有效链接资源,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成立微基金,鼓励社区合伙人将部分社区服务收益反哺社区基金,通过“领路人计划”“嗨in社区睦邻节”等活动实施社区基金公益项目,吸引社会力量通过社区基金平台参与基层治理。目前共成立社区微基金68支,共收到捐赠资金约371万元,服务居民上万人次,形成社区基金和社区发展治理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着力建强社会工作队伍,夯实基层治理服务人才支撑。促进队伍职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发展,编制出台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和薪酬管理“两个办法”,将社区“两委”、社区全职聘用人员和网格员纳入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探索从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中选拔事业单位人员,拓宽职业发展晋升路径,落实学历补贴、持证奖励和“五险一金”保障,社区工作者持证率达53.3%,平均收入超过市平均工资水平,有效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以实地、实务、实操为重点开展分类培训赋能,针对区—街—社中坚干部力量实施“铸魂”计划,针对社区书记实施“领航”计划,针对社区“两委”实施“启航”计划,针对社区青年骨干实施“引力”计划,针对社区能人达人、社区规划师和志愿者等众创组成员实施“培力”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在地+外出”“理论+实操”等多种方式,陪伴式促进队伍提能成长。完善激励政策强化示范带动,充分发挥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荐优秀社区书记申报“蓉城英才”计划,高质量建设“蓉城先锋·社区书记工作室”,面向本街道所辖社区开展跟班带教,将“书记工作室”打造成社区干部培训、交流互学的重要平台。分类培育志愿服务队伍,联合相关部门常态开展志愿服务项目,针对青少年儿童托管需求构建“家校社”志愿联动机制,实施“共享妈妈”等志愿托管项目;针对骑行夜跑等人群安全应急需求因地制宜设置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点,实施“灯塔下的夜行者”等安全应急服务项目。

成都市成华区创新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成华区的探索实践证明,坚持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推进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工作,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微网实格”为依托、以居民自治为主线、以数字科技为支撑的基层治理新路,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阳光大道。成华区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发展和治理”,统一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并为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作出了实践和理论探索。成华探索,不仅是成都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代表”“注脚”,也是成都市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机构成、鲜活体现、生动案例,还为成华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先行区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成都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了成华力量,为四川省提升全省基层治理效能交出了成华答卷。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牢基层治理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这就要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把党的领导落到基层治理工作的细处微处实处。成华区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抓手切实为基层减负;以健全党组织运行机制完善党建引领的共治体系;以提升新兴领域党建质效激活“两企三新”治理服务新动能,创新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分类治理”“分级治理”“分数治理”等精细化治理,将治理、服务关口前移,将更多资源力量向基层下沉聚集,将更多问题难事就地化解,最终以“社区分治”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这是成华探索实践取得的经验。只有把基层党的建设作为根本支撑,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党建引领作用切实发挥出来,才能把基层党建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让党的执政根基更加坚实稳固。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汇聚基层治理群众伟力

党的二十大作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等安排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为新时期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明确了目标任务。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关键是扩大群众参与并有效发挥群众主体优势。成华区在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意愿和能力水平,构建“党建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小区治理共同体”的自治格局。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丰富基层民主协商自治平台、形式和载体,健全居(村)民议事会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推进基层协商和社会主体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及自组织培育行动,畅通城乡居民、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建社区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治理共同体、生活共同体、行动共同体。成都成华探索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只有群众当主角,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社会治理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

完善微网实格体系,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微网实格”是成都市社会治理的独特创造,是推动社区工作抓落实的重要法宝;“微网”就是要把超大城市最末梢的治理和服务单元,以网格化形式划得更精准、更细微;“实格”就是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各项服务实实在在地带到群众身边。成华区结合区情实情,建立“微网实格”治理机制,把社区组织起来,把社区内各种资源力量集中并重新配置,通过微网格员把社区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心坎上。通过推动市场监管、家庭医生、社会组织、青年慈善等力量进网入格,统筹资源开展网格营建,促进更多服务管理工作在终端见效;通过做实网格党建,探索“党建网格+”模式,实现网格党建与网格治理同频共振、互融共促;通过一体贯通“微网实格”与城市运行管理架构,健全“网格呼叫—部门报到—街道处置”工作闭环,落实“网格呼叫、街道处置、部门报到”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通过优化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体系,综合运用12345热线、信访平台、市民观察、“微网实格”等群众意见收集和诉求反映渠道,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成华区的“微网实格”治理工作以社区“再组织化”使基层治理更精细精准、公共服务更精致细致,以“绣花功夫”让社区工作抓落实更到位,以网格“精治”支撑大城“善治”。这启示我们,好的治理理念和制度设计离不开配套政策的完善、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工作实践的深化,只有健全完善现有工作机制,推动形成集约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才能推进基层治理工作落实落细,加快基层治理现代化。

强化“双轮”创新驱动,增强基层治理整体效能

成华区始终坚持发挥创新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以制度创新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走出新路子。一方面,坚持建好制度“压舱石”,推进以制度创新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健全完善新形势新要求下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强化全区社会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另一方面,坚持用好智慧“金钥匙”,强化科技赋能,通过深度融入“智慧蓉城”建设体系,建设高水平的“智慧成华”,全面打牢数字基础设施基座,建强智慧城市运行大脑,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实现以“智”促“治”。这启示我们,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也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坚持制度与科技的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制度创新的牵引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让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细水长流”。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助推基层治理行稳致远

基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条条块块,关联方方面面,“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需要“上下”同心、“左右”同频、“内外”同力、“系统”同构,并以系统化治理合力提供更精细的社会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成华区不断完善高效协同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持续优化“两新”工委领导体制、责任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制度,强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上下贯通、横纵协同的工作体系。聚力打造更加专业的支持平台,依托天府社创中心等枢纽机构建设区—街—社三级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促进供需对接、提供专业支持、加强主体培育、汇聚社会参与;引导社区合伙人进小区、进网格,提供空间运营、民生实事等专业服务,提升社区造血和专业化供给能力。着力锻造更加优良的社会工作队伍,按照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志愿者社会化、社会工作者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开展人才队伍分类培育,持续实施“铸魂”“领航”“启航”“引力”“培力”五项提能计划,实施考核招聘事业专编、担任街道兼职委员等激励政策,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工、志愿者三支队伍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全力提供更加便民的社区服务,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倒逼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为“一老一小”等不同群体提供更多优质全方位的社区服务。成都成华探索启示我们,基层治理是个多方参与的过程,也是以最大化合力为居民群众服务办事的过程。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持续关注群众需求期盼,才能整合全社会力量,让基层治理现代化更好服务群众、造福于民。

接下来,成都市成华区要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始终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群众主体、体系筑基、科技赋能、社会参与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有效经验,让更多可感可及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成果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居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让“幸福成华”更有温度、有质感、有内涵!

【执笔:

人民论坛(人民智库)调研部主任  赵博艺;

人民论坛(人民智库)内参部研究员  王礼鹏;

《国家治理》杂志编辑  张宏莉】

责编:程静静/美编:王嘉骐

责任编辑: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