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基层党建 > 正文

“三型”破解杏花岭无物业小区“老大难”

小区治理既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聚焦无物业小区“三难一高”治理困境(引入物业服务企业难、满足居民多元诉求难、物业服务水平提升难、物业维护成本高),探索通过“包干型”“酬金型”“兜底型”三种类型分类管理,蹚出无物业小区治理路径。

包干型高效管理一批

针对基础条件好、业主具有缴纳物业费习惯、引入物业服务企业条件成熟的小区,探索通过“先用后付”或“业委会代付”等方式,包干制引入专业物业服务,充分发挥包干制服务企业责任明确、管理高效的优势,解决一批无物业小区治理难题。

治理共享化。通过“双向沟通、交叉任职”方式,推选物业企业党员代表担任小区党支部成员,142名党员到物业公司担任党建指导员和物业服务质量监督员,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问题共解的良性互动。

服务精准化。针对小区居民的具体需求,分类建立“需求清单”,梳理小区周边驻地单位、志愿服务队、热心居民等各类资源,建立“资源清单”,将居民需求与资源进行匹配,建立“服务清单”,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推进小区服务水平提档升级。

监督公开化。不断完善“便民公开栏”“文明宣传窗口”等小区事务公开栏,及时公开重大事项等最新情况,强化居民对社区物业的监督。同时,推动建立“居民、业委会、物业”三方议事平台,鼓励各小区依托议事亭、知意廊等特色居民议事机制,收集业主诉求,着力解决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和各类民生需求。

酬金型灵活聘用一批

传统物业服务模式收益不透明,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以逐利为目标,导致服务质量降低。杏花岭区针对物业服务质价不符、业委会管理能力强的小区,以党建为引领、居民自治为基础,探索酬金制物业党建联建小区治理新模式,引导业委会从市场上购买物业服务,用市场机制“倒逼”企业提升服务品质。

优服务降本增效。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业委会聘请物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厘清停车费、快递柜租赁费、饮用水供给费等小区公共资产,充裕小区资金池;建设智慧门禁、监控探头等“数字”设施,运用数字技术降低小区支出成本,真正实现清底增收、还利于民。

强考评提升质量。强化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创新建立红色物业评价机制,由街道党工委部署、社区党委牵头,定期组织业主代表对物业服务企业从秩序维护、环境治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开展综合考评,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不断自我改进、自我提升。自从酬金制实行以来,小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物业费收费率不断提升,企业服务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业委会和物业联合实现了“1+1>2”的效果,切实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兜底型保障一批

针对引入物业服务企业难、自治力量尚不成熟的其他小区,探索建立“兜底式”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依托现有社区、网格等基层治理力量,完善“群众点单—网格员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保障无物业小区服务质量。

党建引领强核心。结合省市加强小区党建的契机,采取单独建、联片建的方式,在无物业小区组建小区党组织218个,吸纳247名居民党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等进入小区党组织班子,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发动党员队伍和热心居民向党组织靠拢,同步组建257个业委会(物管会)居民自治组织,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小区组织体系,不断筑牢小区治理的“红色堡垒”。

党员三带当先锋。坚持党员带动家庭、党员中心户带动楼栋、楼栋党小组带动小区的工作办法,在839个小区全覆盖组建以小区书记、业委会(物管会)主任、楼栋(单元)长为骨干的小区治理队伍,吸纳小区专兼辅网格员、在职党员、热心居民、新就业群体等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将治理力量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小区善治建机制。坚持清单式摸清底数、点单式梳理问题、菜单式协同处理、点单式反馈结果的“四单工作法”,解决好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的关键小事,提升居民幸福感。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力量参与工作机制、议事决策机制、矛盾化解机制、民主监督机制等4项机制,使小区治理逐渐走向成熟完善。(杏花岭区委组织部 陈悦)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