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 | 厚植创新底色,激发青年力量

幻灯片-大思政课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 夏洋,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魏崇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必须坚持激活青年人才一池春水,凝聚创新发展尖端力量,构建起青年活力与创新动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青年创新人才队伍也展现出不同的特质,必须精准把握当前社会对青年创新人才的需求,深刻洞察青年创新人才共有的深层特质与核心优势。

担负时代使命,永葆家国情怀

青年兴则国家兴,新时代青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应深切体悟到青年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不断强化自身使命担当。新时代青年更应充分发挥创新之力,勇立时代发展潮头,推动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走向更为光明的未来。

练就过硬本领,筑牢基础支撑

过硬的“本领”是冲破巨浪的“引擎”,持之以恒地夯实基础才有抓住创新机遇的可能。为履行时代使命、担当民族大任,青年创新人才必须深刻认识到扎实的专业能力是立足之本,不懈的创新追求是进步之源。同时,青年人才的创新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创新成果也绝非唾手可得。面对创新的迫切需求、对成果的深切渴望、发展的坚定决心,青年创新人才应当保持定力,沉得住气、坐得住“冷板凳”,静心提高能力本领,做好迎接“创新一大步”的坚实准备。

坚持敢闯会创,勇攀科技高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年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国家创新发展梯队构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青年创新人才因其富有创造力、极具活力的特性,拥有敏锐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方向的能力,更易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力角色。因此,青年人才必须集中精力发挥自身创新优势,要既有“创”的能力,又有“闯”的勇气,坚决立足“卡脖子”等关键难题,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为科技创新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加速产学研融合,坚持深化改革

政产学研用是一种协同创新模式,政府、行业、企业、院校通过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能够有效提升供需匹配度,实现高水平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发挥其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能动作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持续发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坚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破除青年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助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

强化中外交流,营造良好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大赛为平台,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这很有意义”。为深化交流合作、提高实践能力,应当坚持以更开放、更包容、更广阔的交流合作激发青年创新潜能,以更多样化、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赛事平台展示青年创新才能,鼓励共同探索新的可能性,打造出有利于青年人才“一展拳脚”的创新生态,鼓励新时代青年作为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的热潮。

完善评价机制,优化创新系统

坚持以评促进、以评提质、以评促精,完善青年创新人才的保障激励措施。聚焦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储备建设,应当致力于建立符合青年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机制,充分激发青年创新人才创造活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资源,驱动创新系统的优化升级。具体而言,应当对青年创新人才赋予更大的自主权,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更全面的服务,优化资源分配、加大政策倾斜、实施科学评价,使青年创新人才有更扎实的底气探索新方法、开拓新路径。

培养好、发挥好青年创新人才优势是关乎国家未来与民族复兴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针对新时代青年创新人才的队伍建设,必须科学、合理、完备地研究发展规划、实施细则、保障措施,为最大限度发挥青年创新人才的优势提供客观支撑,加速青年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以青年人才的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上,青年创新人才要坚持守正创新、笃行致远,永葆青春活力,贡献创新智慧,肩负起科技强国建设的使命任务,致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让青春在家国发展的创新底色下熠熠生辉,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本文系202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决策咨询立项课题(党建思政专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与路径研究”(JCZXDSB2023-0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