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群众的好口碑为追求,用心用情办好利民之事,用实干实绩赢得掌声与民心。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群众口碑是民心的流露,是对领导干部政绩的反馈,也是党群关系的体现。古往今来,为官者孰优孰劣、孰廉孰贪,都在百姓的言谈之中。干部若为民干好事,就会得到百姓支持;倘若为民办事“推脱绕”,就会受到百姓的批评。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之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称赞,是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人民,心怀对群众的真情,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时刻践行着党执政为民的宗旨。党员干部要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担当,时时为百姓谋福,处处为群众着想,恪尽职守、尽心竭力,讲奉献、有作为。
人心是杆秤,口碑赛金杯,为民造福才是最大政绩。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而“口碑”正是党员干部践行这一思想的具体检验。珍视群众口碑,就不能只想着“自己满足”,盲目打造“面子工程”,而是要契合群众需求,让群众满意。党员干部要以口碑为镜,经常照一照、想一想,找准差距是什么,努力方向在哪里,树牢正确政绩观,清醒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在思想和行动上“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赢得口碑,关键靠实干。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才是正确之举。党员干部须坚持求真务实,把答应群众的事情放在心头、摆在案头、抓在手头,推心置腹听呼声,善作善成抓落实,让民心民意贯穿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面对一些事关群众长远利益的问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做好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把干事创业的印记留在人民群众心里。
群众口碑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形成的,功夫更在平时。党员干部须牢记“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主动“沉”到群众中间、“扎”到基层深处,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做到群众诉求有人听、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让“群众口碑”在历史的沉淀下成为“事业丰碑”。(作者: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