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产业振兴 > 正文

红旗大集成为营口市乡村全面振兴一张靓丽名片

2024年国庆假期,营口市农业农村局联合鲅鱼圈区农业农村局于9月30日至10月6日,在红旗大集隆重举办“十一黄金周”公益助农消费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农产品的盛宴,更是对农民辛勤劳动成果的一次盛大展示与回馈。

微信图片_20241024173522

活动于每天上午7:00至12:00在红旗大集举行,为期一周。全市各区的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普通农户等,携带各类农副产品到红旗大集进行展销,供市民挑选。市民不仅能亲身感受到农产品的新鲜与纯粹,还能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助力产销两旺。

红旗大集现场还准备了精彩的文艺活动,乌龙剧团器乐高跷巡游节目《咕隆咚海盗船》辽宁首演、秧歌二人转传统演艺、投壶套圈趣味活动等,让大家在采购之余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红旗大集已有300多年历史,占地13万平方米,商户3000多家,以“趣东北 更东北”为主题;以传统市集为载体,推荐地域文化,重塑文旅IP;以农产品交易、风物文创和农文商旅产业三大平台为基础,挖掘当地特色,融合行业资源,助力社区商业和乡村全面振兴。

农产品交易平台

红旗大集是营口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主要由农副产品、生鲜水产、水果蔬菜、服装鞋帽、生活小百货等民生产品及区域特色文创产品构成,其中海产、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以百姓自家生产为主,强调原生态。红旗大集客群辐射北至鞍山、南至大连,节假日日均客流可达10万余人,每年以大集为核心,带动的农产品交易额达12亿。

除了农产品交易外,积极打造“红旗大集精选”品牌,对本地区的特色、优质产品进行品质升级、包装升级,建设营口地区特色产品销售中心并实现大集精选进商超、景区,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已经开发的产品有烤海鸭蛋、香煎鲅鱼、营口大米、营口大酱、营口海蜇、大缸酸菜等,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产品价值。

除了线下销售场景,红旗大集建立商城矩阵拓宽交易渠道。在微信、抖音、快手多平台搭建线上商城矩阵,通过电商直播拓宽销售渠道,帮助全区近百家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也为城市居民带去了物美价廉的产品。

2022年底,红旗大集升级项目“渔圈农贸”开业,建筑面积5000平,铺位232个,以辽东湾海鲜和辽南水果集散为特色,营造沉浸式感官体验,快速成为地方社交平台上的“打卡地”,引爆鲅鱼圈北城区夜经济。

风物文创平台

红旗大集是以东北民俗文化为主,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每逢节假日,大集上的民俗演艺、传统节庆活动、非遗互动等花样活动接连不断,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大集一直致力于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打造民艺手作平台,让非遗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再生再造、换发生机。

自开集以来,红旗大集举办了小年迎新春、元宵节灯会、端午节、中秋节、农民丰收节、腊八福粥节等多档系列民俗节活动,并邀请营口非遗工匠展示技艺。红旗大集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提炼,精选产品,增加红旗大集创意市集版块,通过网红夜市和创意市集两种形式呈现。此外,红旗大集也一直致力于文创开发,2022年,承办了文旅局主办的“辽河逐日风物营口”文创设计大赛,汇聚全球设计师的群体智慧,赋能营口物产,打造“营口风物”城市伴手礼IP。2019年红旗大集荣获“营口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称号,2023年获辽宁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农商文旅产业平台

红旗大集农业产业平台积极挖掘“农业+”内容,探索农业与加工业、旅游业的结合,促进三产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红旗大集连续4年作为营口海蜇节分会场,承办农民丰收节。大集与村委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密切联系,为营口市644个村建立了档案。将村里的特产、种养大户、村里老物件、传承的老手艺、文化习俗等都收集进档,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

2022年,营口市政府已经将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列入政府重点工作事项,红旗大集携手乡村振兴工作站学子,挖掘乡村手艺人、非遗技艺,创新农产品,并编制旅游资源地图,推动文化传承与农商文旅融合发展。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乡村经济,还促进了农民生活改善和乡村内部动力激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2023年在海南文旅论坛上红旗大集入选“2023年中国乡创地图”“2023年中国文创地图”“第三十届中国广告节城市创意品牌区县IP年度十强”,2024年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全国“美食旅游融合发展案例”,受到文旅行业认可。(谭轩文)

[责任编辑: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