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并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了宏大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利于为发展中国家展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发展进程表明,一个国家要走上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要走上一个新的阶段,开放是其不竭动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重塑中国发展的新模式,将为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
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新的开放型经济条件下,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未来全球竞争的重要领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我国推进对外开放不仅要回应时代的需求,畅通战略落地过程中的堵点,还要不断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凝聚全球人才、技术、数据等先进优质生产要素的重要前提条件,还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任务是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塑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充分发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优势,打造国际合作及竞争新优势,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重点领域规则、管理、标准等与高水平国际规则相适应。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先行先试,不断提升国内法律法规适应高水平开放要求的能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出口通关时间及成本,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进一步推动货物贸易的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高质量的贸易服务绩效机制。扩大国际合作,强化双边经贸机制建设,推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积极参加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规则制定,在全球范围内高效吸引优质资本和关键资源,着力营造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为外资的引入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投资环境,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打造自己的外贸投资品牌。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
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充分利用,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释放巨大发展潜力,极大增强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国家和民族赶上新时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中国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同时,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使地大物博,市场广阔的中国激发出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创造出新优势。此外,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发展机遇,为与世界各国家各民族合作共赢、携手共进提供新思路。我国与共建国家在各方面都进行深度的产能合作。根据其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我国有的放矢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竞争力的先进技术、生产装备、管理经验,使得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与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的升级,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平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同时我国优质产能也得到了跨国配置,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 “走出去”的步伐铿锵有力,对共建国家整体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作者:曾天雄,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研究员,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政国,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1 FDJ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