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将其不断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以“急先锋”的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执“民情笔”勾勒发展蓝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在于乡村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时代的先锋与民众的引路人,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头。要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要结合本地实际,精准施策,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乡村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强化社会治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勾勒出更加生动、更加精彩的振兴画卷。前进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以务实作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确保政策信息无障碍传递,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位百姓。

划“创新桨”激荡发展碧波。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锁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要在产业发展上求创新,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品牌农业,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在乡村治理上谋创新,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构建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在生态保护上寻创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护绿水青山,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应秉持“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战略眼光,深入了解本地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起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村物流等多元化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高效连接,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要积极推动本地企业、科研机构与农村合作社紧密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联合科研,缩短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周期,促进理论研究与产业应用的紧密结合,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

树“责任旗”矗立发展高地。党员干部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勇于到乡村一线攻坚克难、摔打磨练。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关切,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各项工作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要时常将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相互对照,不断擦亮自己的“作风之镜”和“廉政之灯”,以“刀刃向内”的决心,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要深入分析总结成功案例,系统梳理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指南,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新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作者:浙江省天台县洪畴镇选调生 徐子鹏)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