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为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目标任务。《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盘活利用农村闲置资源,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此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意味着在新发展阶段,数字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更是推动经济模式深层变革的催化剂,用数字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促进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数字化激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运行方式,也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辅助下,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正逐步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种养计划,做到“以需定产”,提高生产的精确性和收益率,极大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数字化手段突破了农村与外界的时空限制,使得农产品流通更加高效。借助电商平台和智慧物流体系,农产品不再依赖传统的中间商和批发市场,农民可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缩短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实现产销无缝对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收益水平和农民收入。与此同时,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服务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得金融贷款、保险等服务,为扩大生产和开拓新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数字化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思维创新。数字化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注入创新发展逻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和市场化转型升级,提升了创新思维意识。一方面,数字化的飞速发展要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备更加开放的环境。农民不再是被动的生产者,而是现代市场的主动参与者,在不断打破传统观念,积极拥抱数字的基础上转型,改变以往封闭、分散的生产模式,自觉树立“互联网+农业”的思维方式,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数字化提升了农民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认同感。通过数字技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外界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与产业趋势,清楚认识自身角色和社会责任,增强归属感与使命感,进而形成共同的利益目标和集体认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数字化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效能。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效率与精准度大幅提升,为农业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方面,数字技术助力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远程管理和协同决策。通过云计算和远程协作平台,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可以突破地域限制,随时在线处理各项事务,快速决策市场策略或调整生产计划,提升集体经济组织的应变能力与决策效率。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平台,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实现更加透明、智能和高效的管理。电子化存储成员信息,明确个人出资情况、分红记录等,同时公开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分配、生产投入、股权结构等信息,便于成员随时查阅相关数据,更便捷地参与到集体事务中,发表意见或投票决策,由此增强集体经济内部的信任感,有效防范资源滥用问题,提升组织的公信力和参与度。
数字化助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绿色发展。数字技术通过资源优化、智能管理以及绿色产业链的构建,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方面数字化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向绿色产业转型的契机。借助数字平台发展生态农业与绿色能源,促进光伏发电、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借助电商平台,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将绿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价值提升,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大数据监控、无人机巡检农田、森林、水源等重要生态区域,及时发现非法排污、过度开发等现象并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同时,利用智能传感器技术监控空气、水质等环境数据,确保农村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作者:余永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基地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夏静怡,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