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始终是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群众心心念念的“微”处着手,以“微实事”汇聚成“大民生”,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微服务”促进“大满足”。鉴于城乡发展条件的差异,应立足农村实际,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指引,认真分析村情民情,从“微”处着手,做实一件件群众期盼的小事。针对农村“一老一小”养老托育难题,利用农村闲置资源,遵循“不大拆大建,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增服务、增设施,打造集养老、托育、休闲、娱乐、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以“微改、微建、微增”托起了“一老一小”满满的幸福;针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开展“微讲座”、“微课堂”等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抓实这些点点滴滴的“微服务”,不断汇聚成推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磅礴力量,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微建设”勾勒“大图景”。在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由于农村点多面广、情况各异,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乡村发展、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操之过急,可以从当前急需的小项目小建设入手,稳步有序推进。在道路建设上,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需求,以“方便生活、促进生产”为核心,在符合规划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可以从污水处理入手,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点,提升农村卫生水平;在绿化美化上,可以动员农户在房前屋后打造小花园、小菜园等,提高居住美观度和舒适度,推进绿美乡村建设;针对农村文化设施匮乏的问题,可以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或空地,建设农家书屋、文化广场、非遗传习所等文化设施,促进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这些“微建设”,让农村从“住有所居”向“住有所乐”转变,以“微建设”为笔,勾勒农村发展的“大图景”。
“微产业”成就“大发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让群众富起来。而农村富起来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路径,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延链补链,做强做优富民产业。可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中药材、水果、鲜花等,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经济作物。可参考“公司+农户”模式,把产业链上下延伸至牧草种植、奶制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拓宽产业发展路子,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通过这些经营模式,引导群众主动融入到产业振兴中,不断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铺就了群众的“致富路”。(马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