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进一步改进文风、提高文稿起草质量提出三点要求,归纳起来是六个字:“求短、求实、求新”。公文写作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校准真实性和价值性的航标,防止陷入形式化和空洞化的泥潭,进行宏观性、全局性的把握和定位。广大党员干部应写短小精悍、真实可靠、别出心裁的公文材料,既有“骨架”更有“丰满血肉”,既见思想又见观点,力透纸背见真章,更好服务于工作大局。
言之有“要”,用精炼语言讲“明白话”。一篇好的公文材料,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能否准确传达出核心思想与关键信息。党员干部在起草公文材料时,应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扣主题、重点突出、观点鲜明,用简洁明了、一语中的的语言,将复杂问题阐述清楚,将关键信息传达到位。“话不在多,而在于精”,要做到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抓住要点、领会精神。当然,内容决定形式,文章长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根据内容复杂性和重要性,灵活掌握篇幅,做到长短相宜、恰到好处。
言之有“物”,用事实数据讲“实在话”。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公文材料的严谨性、真实性、可靠性直接关系政策决策的科学性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遵循规律、实事求是,通过扎实的调研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用具体事例、翔实数据来佐证观点、支撑论证。是则是、非则非,党员干部应保持客观公正态度,不夸大其词、不虚构事实,确保文中每项指标、每个数据都经得起推敲考验,避免个人情感影响文章客观性。要摒弃“清谈客”作风,做到言之有物、言必有据,用事实说话,增强文章可信度和说服力,让其成为反映实施情况、指导实践工作的有力武器。
言之有“趣”,用创新思维讲“真心话”。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公文材料也应在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和理念。广大党员干部应敢于突破陈规,勇于提出真知灼见,根据应用场合,用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写出有特色、有新意、有思想的材料。形式创新既在谋篇布局上,用独特结构安排吸引读者注意力;也在遣词造句上,尽量避免陈词滥调,用新颖词汇句式增强感染力。与此同时,党员干部也应保持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敏感度,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吸收学习,将最新的理念成果融入材料中,用思想深邃、富有洞见的文字为推动工作、引领发展注入活力。
“胸中有丘壑,腹内有乾坤。”好的文章在于有的放矢、有感而发。党员干部要言之有“要”、言之有“物”、言之有“趣”,在驾轻就熟的基础上实现妙笔生花的境界。(作者:曹淑娉、宋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