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迎来70华诞,通道儿女发自肺腑献上特殊贺礼——
“老宝贝”萨岁面前感党恩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金鹏 通讯员 吴祥淼 杨新鸿
(广大市民在庆典现场观看文艺演出)
好运侗乡,天公作美。
这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得到了见证。10月18日,天气预报明明说通道阴天有小雨,但太阳公公一大早就在县城上空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芒。自然,整个县城在70周年县庆氛围的衬托下更加喜气洋洋。
街道对面人声鼎沸。从莫林风尚酒店的四楼循声望去,40多个红色空飘在随风飘荡,把萨岁广场装扮得红红火火。整个广场人山人海,来来往往……下楼打听,他们绝大部分是从通道各乡镇赶来看县庆的群众。原来,这里是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的庆典会场。
(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庆典全景)
老人是广场上的主力军。他们头戴头巾,脖挂银饰,身着侗装,一个个精神抖擞,眼里格外有光,脸上都笑出了“花朵”。这些“老宝贝”,与侗族人民万分崇拜的萨岁融为一体,成为一道最炫的风景。
(好运侗乡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
70岁的杨进辉
没想到我的生日和县庆是同一天
在广场上,来自广西柳州的李穆林看到群众把萨岁雕像围得水泄不通,纷纷忙着上前打卡拍照,便好奇地问:“这尊女雕像是谁?是个什么人物?”
“这是萨岁。”来自播阳镇今年72岁的侗族奶奶胡翠玩说:“萨是侗语,是祖母的意思。岁也是侗语,是子的意思,我们以子为大。萨岁就是我们侗族人最崇拜的大祖母神。”
“啧,啧!原来是这样一位大人物,难怪有这么多人围着她……”李穆林点头如捣蒜。
(市民和嘉宾在萨岁雕像前打卡)
紧挨着胡翠玩的右边,一位上了年纪的爷爷右手撑起一把蓝格子伞在为孙女挡太阳,左手小心翼翼地把她拢在胸前。而头戴休闲帽的他正炯炯有神地看着被人群包围着的萨岁。
老人来自通道陇城镇恩科村。他的5个孩子早已成家立业,日子过得还算富足。今天,他特意拉着老伴和孙女进城买点东西给自己庆生。
“我叫杨进辉,木字旁的‘杨’,进步的‘进’,光辉的‘辉’……”老人中气十足,满脸自豪地自我介绍,“我是1954年出生的,今天农历正好是九月十六,刚好是我70岁生日。没想到我的生日和县庆是同一天,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70岁的杨进辉带着孙女参加通道70周年县庆)
在杨进辉心中,通道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孩子小、孩子多,家里穷得叮当响,住的木房子漏风又漏雨,现在却住上了三层楼的砖房子,还是200平方米宽的呢!要不是共产党,哪有这么好的日子……”他指着广场上大屏幕里的银利欢兴奋地说,“快看,快看!唱歌的那个女的,是我老表的女儿。村里丫头吃上网红饭了……”
“快给爷爷喝一瓶,让爷爷也享受享受……”在杨进辉夸网红唱歌时,买饮料回来的老伴吴兰,忙说,“时候不早了,准备回家吧!女儿女婿还在家等着为你过生日呢……”
老两口拉着6岁大的孙女从萨岁雕像前虔诚地走过,满意地回家了。
62岁的吴仕成
首次看县庆来回一天一夜,而今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
当天,62岁的吴仕成和老婆欧礼肖带着双胞胎孙子也来县城看热闹。一家两老两小端坐在萨岁广场的草坪上享受着十年一遇的热闹场面。他们来自通道坪坦乡的半坡村。
吴仕成记得第一次参加县庆是1984年。那是通道30周年县庆,那时自己才20来岁,还是单身汉。当时的坪坦乡到县城有了公路,但不是水泥路,一路上坑坑洼洼。坪坦乡到半坡村还没有修通马路,只有弯弯曲曲的小山路。
“40年前,首次看县庆来回一天一夜,而今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吴仕成看着妻子欧礼肖说,“那时候讲是讲来看热闹,其实最想的是瞄个老婆回家。”
“来县城要四五个小时,回家得四五个小时,还要在县城耍上几个小时。当时交通不便,路烂、车少,来回没有一天一夜怕是做不到呢。”欧礼肖接过话,“哪像现在到处都是水泥路,有的地方还铺上了沥青路。自家有车的话,到县城来回就是一两个小时的事。”
(吴仕成夫妇带着孙子参加县庆看热闹)
第一次参加通道县庆时,吴仕成夫妻俩还没有结婚。第二次参加县庆时,夫妻俩已经有了孩子。通道县庆60周年时,家里儿子结婚办喜事,没有来成。这次70周年县庆,夫妻俩带着欧润葵和欧葵向两个5岁大的双胞胎孙子来了。
说起半坡村,吴仕成自信满满。“一年一个样,十年大变样。”他回忆道,“家里是这样变,村里、乡里和县城都是这样变。而不变的是党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环境越来越漂亮,精神越来越富有……”
不是吗?吴仕成所在的半坡村依托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资源种植了药材,新建了民宿,发展了康养,呈现出勃勃生机。而寨子里的村民时不时聚在碧绿的群山下和清澈的小溪边唱耶啰耶、吹芦笙,过着节日般的幸福生活。
(萨岁广场上如约而至的烟花美景)
93岁的吴万源
没有党的民族政策,就没有通道的大变样
当晚的萨岁广场,一场精美绝伦的烟花秀如约而至。
在观礼台上,一位身着红黑白棕相间长袖、胸挂嘉宾证的老人,咧着嘴,用手机拍下以鼓楼为背景的烟花美景。刚理过的短发掩盖不了老人一头白发的痕迹,红晕的脸颊显得神采奕奕,慈祥的目光闪烁着与众不同的经历。
(93岁的吴万源在兴致勃勃看烟花)
坐在老人左边的男子是他的女婿傅粤峰,坐在右边的女子是他的小女儿吴焰。“爸爸名叫吴万源,今年93岁,是通道播阳镇陈团村贾寨人。自1950年以来,他就长期在省民委和民族研究所工作,与民族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直到现在还没有消停。毛主席和周总理还亲切接见过我爸呢。”吴焰十分自豪地说,“通道侗族自治县是我们湖南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爸爸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到省城的通道人,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1954年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时,爸爸正好在省民委工作,做了大量铺垫工作。70年来,每10年要举办一次大型的县庆活动,爸爸有幸参加了30周年、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和这次70周年的县庆活动。”
作为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的推动者,吴万源却十分谦虚,认为自己为家乡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不足挂齿,倒是有幸见证了通道70年巨变。在他看来,侗乡人民的政治地位有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有了巨大变化,教育文化有了巨大变化,通信交通有了巨大变化,旅游事业有了巨大变化,医疗卫生条件有了巨大改善……
(通道儿女开开心心迎县庆)
“过去妇女非常辛苦,半夜起来石碓舂米,天亮就挑起水桶到井边挑水,料理家里的日常生活。如今,用打米机打米,不用石碓舂米;自来水直接进了水缸,不用挑水了,妇女们从这些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过上了幸福生活。”吴万源意味深长地说,“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党的领导。没有党的民族政策,就没有通道的大变样。我们应该让子子孙孙都记住,不能忘了这个根。”
其实,在萨岁面前感党恩的远远不只杨进辉、吴仕成和吴万源这几个老人。70岁的退休老师石柳梅站在人群中说:“这里原来是田地和山土,现在成了通道25个民族的乐园,民族融合的福地。也只有我们党和政府才会建如此大手笔的民生工程!”
“天上不掉,地上不冒,生活为何如此美好?”见大家聊得嗨,76岁的网红大姐龙开梅提着小板凳笑哈哈地说,“一靠政策好,二靠手一双。如今,我们应该奋进新时代,为建设新通道加油。”
……
(通道有戏,百姓舞台)
现场,你一言,我一语。有侗族的、汉族的、苗族的、瑶族的……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我们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道的“老宝贝”在萨岁面前感党恩、谋发展、互认同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动实践呢!
(小宝贝在给老宝贝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