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相伴,寻味诗意乡村。近年来,乡村旅游频频“出圈”、掀起阵阵热潮。党员干部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让乡村旅游“出圈”更“出彩”,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势赋能。
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乡村旅游“诗和远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田园村野之美,自古便是诗人钟情着墨的重点。要加强党建引领,把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结合乡村实际,找准推动发展的支点,充分挖掘自然风光、田园风情、村落建筑、传统技艺、民风民俗等资源禀赋,用好用活山水田园林草湖等元素,深挖古镇、古村、古塔、古井、古木等资源,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要“串珠成链”形成特色旅游集群,让游客既可野外露营烧烤、河边休闲垂钓、田间采摘鲜果,又可体验民风民俗、感受乡音乡情,形成不可复刻的“乡愁记忆”,让“乡村游”成为更多人的“心头好”。
深挖文化富矿,破解乡村旅游“流量密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发展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不容忽视。有些地方对地区差异不加考虑,缺乏创意地简单模仿,毫不走心地生搬硬套,采取千篇一律的乡村建设模式,让人们产生审美疲劳。只有推动“颜值”与“内涵”双提升,才能让“乡村旅游目的地”这块金字招牌叫得响。要通过地方志查阅、专家咨询、群众访谈等形式,深挖乡土文化、非遗资源、人文历史、乡贤事迹等乡村文化“富矿”,积累丰富的素材,让乡村旅游更具有生命力。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思路,打造一批保留乡风、乡味、乡情、乡貌和乡愁的乡村旅游重点村,让乡村旅游的“文化魂”“好风光”“烟火气”有机融合,迸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完善配套服务,推动乡村旅游“一路生花”。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与服务能力密不可分,配套服务完善才能推动乡村旅游“走得更远”。因此,要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建设,将乡村旅游纳入总体规划,在加强扩展“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要素产业链的同时,积极研发“文、商、养、学”等新旅游业态,科学设置旅游路牌、规划停车位、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让乡村旅游“流量”变“留量”。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感;要借助大数据等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时效性,让乡村旅游“打开方式”更加智慧、更加便捷、更加暖心。(无量山镇党委 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