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读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背后的“深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该论述既是对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深入贯彻,亦是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方向的精准把握。

“能上”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关键密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中,组织既需要稳健持重、坚如磐石的“循吏”来强基固本,同样需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于作为的“干吏”去引领创新。让干部“能上”,就是要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桎梏陋习,不论资历、关系,只看能力高低,让真正德才兼备、胜任岗位的“先锋”“闯将”脱颖而出,为伟大复兴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为此,需细化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公正的干部评价新体系;适度推行竞争上岗机制,公开选拔、择优录用一线优秀干部;强化干部综合素质培训,提升其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实践本领,为其铺设宽广的“向上”通道。

“能下”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鲜明旗帜。过去,干部队伍内用人制度存在局部僵化,“只上不下”症结,部分干部滋生了不触犯纪律、不引发事端,即便不作为、不担当,也可稳戴“官帽”、稳端“铁饭碗”的消极心态。若任其扩散,必将严重挫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如今,必须明确“下”的标准,规范“下”的方式,疏通“下”的渠道,方能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腾出空间。而工作不力、群众不满的干部,必须在“警钟长鸣”中,正视并接受职位调整的现实。为此,需建立健全干部监督与制约机制,推行任期制、考核制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对“向下”干部的能力培训、关心疏导,帮助其正视问题、找准差距,重新振作,避免其持续“下坠”。

“能干”是检验干部工作成效、彰显担当作为的根本标尺。无论是“上”还是“下”,最终都要以干部实绩和群众口碑为依据。“实绩”不止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堆砌、项目落地的数量累积,更在于是否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口碑”绝非一时的掌声雷动、表面的笑脸相迎,而是深植于民心的认可与信赖,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切身体会的进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为此,需逐级建立从严管理干部责任制,确保每项工作细化到岗、落实到人。同时,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营造勤政廉政、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以“百舸争流”之态势,激励广大干部向上向善,履职尽责,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浙江省永康市东城街道办事处 俞丁嘉)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