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学思践悟 > 正文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对待职业的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领域的集中反映,对大学生的职业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职业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与错位,正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成因。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并且对其职业生涯发展产生直接作用。因此,在培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实现全员、全过程与全方位育人,引导大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的主流职业价值观,进而自觉地将个人职业理想和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满足个人职业期望的职业价值观的重任。一是要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设计图,要将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同部署共谋划。明确将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明确指导。深化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设计,实施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通过优化教师、教材、教案等关键要素,提升专业课在职业价值观培养中的个性化和吸引力。二是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课堂是系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要将职业价值观融入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既追求个人理想,又具备为国家、民族、社会做贡献的精神。三是要重视专业课程的渗透和职业教育课程的作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专业背景进行职业价值渗透教育,通过培养与本专业相关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在学习专业中自觉塑造职业价值观。

二、以家庭教育为基石,深化家校协同育人

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旅程的起点与基石,不仅是他们最初始且至关重要的成长环境,也是其社会支持网络的核心。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因此,家庭应承担起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重任与使命。一是要增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家长要积极帮助子女客观地分析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将个人价值追求和社会价值实现相结合,克服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性,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二是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将诚信、务实、勤奋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优秀品质内化为子女的职业价值理念,引导子女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三是要加强与子女的深度沟通和交流。家长需深入了解子女的职业价值取向、兴趣所在、个人喜好及性格特点等,以自身的职业实践为子女作出表率和示范。

三、以社会教育为依托,构建积极的职业生态环境

政府、社会传媒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应携手努力,共同倡导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多元化手段,发挥其在构建积极职业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一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政府要大力倡导全民共识的主导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追求与社会价值实现相融合。面对多元价值取向,大众传媒要坚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二是要规范就业市场,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政府应整顿和规范就业市场,营造公平、公开、透明、有序的就业竞争氛围。三是要制定和实施符合主流价值导向的社会政策。政府应加大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和基层农村就业、自主创业等社会公共政策的优惠和扶持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奉献社会、扎根基层、自力更生的集体主义职业价值导向。四是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鼓励并支持志愿服务组织、职业教育机构等为大学生提供求职心理、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能咨询、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宁灵芝)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3ZJY18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