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为新时代各级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领导班子要努力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引导学生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教育学生把人民放在最重要位置、心里时刻装着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要努力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生产理论,激发广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造的精神,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努力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学习热情和激情,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努力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培养学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终身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要努力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的青春梦想;要努力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坚持胸怀天下”的胸襟和格局,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朝着光明前途前进。
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高校承担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历史使命,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高校领导干部以及所有党员同志、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学生、带动学生,为学生树立模范榜样带头作用。因此,高校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要严格,能以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要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自觉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党委必须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讲思政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使高校发展为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学术殿堂,始终走好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作者系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