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

摘 要:企业家精神是优秀企业家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即优秀企业家群体所体现出来的拼搏进取、自强不息、争创一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创新创业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要求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制度基础,以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以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建立容错机制为重要举措,以培育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的新时代企业家为目标和落脚点。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科技自立自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企业家成长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发表重要讲话。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了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并对企业家的环境、企业家的贡献、企业家的精神和作用进行系统概括。2021年9月,企业家精神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性法律,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第一条明确将“弘扬企业家精神”作为立法宗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企业家精神是优秀企业家群体所共同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其主要载体是企业家,但又不限于企业家,各行各业普通工作者都可能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不同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企业家精神既具有共性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鲜明的时代性。企业家精神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重视发挥企业家作用,提高各类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企业家精神的时代风貌

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反映出中国人特有的革故鼎新、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创业兴业精神。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家精神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优秀企业家群体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企业家精神注入独特的内涵和价值,使中国企业家既具有拼搏进取的商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争创一流,又富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理念,如儒家的仁爱、诚信、责任担当,道家的顺应自然、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家的决策和行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家精神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为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成为推动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局面。艰苦创业精神激励着国营企业的管理者们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中。他们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视企业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有力工具,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工业建设。尽管面临物资匮乏、技术封锁等诸多困难,但他们凭借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般的牺牲、奉献与担当精神,为新中国建立了工业基础。在计划经济时期,团结协作、舍己为人等精神进一步影响着国营企业管理者。他们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与广大劳动者一起,为实现国家的“四个现代化”目标而共同奋斗。他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队合作,攻克一道道技术难题,推动重要产业发展。大庆油田的技术工艺创新和“鞍钢宪法”的管理模式创新等成就,彰显了这一时期国营企业管理者们的企业家精神,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理念相互融合,孕育出更加丰富多元的企业家精神。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的草根创业,到后来的精英创业、海归创业,以及多主体的创业,市场经济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企业家精神,催生了几代创业者、企业家,也推动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企业的创立和成长,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浙商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强烈创业精神,是那个年代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典型特征和真实写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激励着当时的企业家们勇敢地突破传统思维束缚,突破现状,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他们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开放带来的机遇,敢于尝试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如以张瑞敏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家,大胆进行企业改革,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将原本落后的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兼济天下”等传统思想文化影响下,一些企业家们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更多企业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社会问题,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合则强,孤则弱”的理念促使企业家们积极与国外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吸收不同文化和企业的优点,实现优势互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进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在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发展理念的共同滋养下,不断升华,展现出独特的内涵,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创新发展理念与传统文化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思想交相辉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企业家们受此激励,以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开拓创新。他们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不仅为企业自身铸就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更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众多科技型企业家在智能交通、医疗科技、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使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又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新时代企业家们深刻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绝非孤立的过程,而是需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他们积极投身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一些企业主动与农村地区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拓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富有潜力的项目,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在企业内部,企业家们同样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高效的沟通,不断提高整体运营效率,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新时代企业家们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广泛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全力追求可持续发展。许多制造业企业果断加大环保投入,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有效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坚实力量。

新时代企业家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勇敢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他们踊跃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助力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些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海外投资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新时代企业家们在全力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的切实履行。他们积极参与乡村全面振兴、扶贫攻坚等重大社会事业,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推动我国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引领者,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新能源电池、人工智能等领域走在了前列,涌现出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新时代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意义

企业家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家创新创业才有中国奇迹,才有一批又一批优秀企业家和世界一流企业脱颖而出。但当前企业家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约束和抑制,需要进一步弘扬和释放企业家精神。特别是,近年来,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内一些传统产业也面临周期性困难。少数企业家产生畏难情绪,出现“跑路”和“躺平”现象。事实上,越是在困难的条件下,越是需要企业家精神,不管条件多么恶劣,总会有一批企业在优秀企业家引领下、在企业家精神激励下取得突围、突破和成功。新时代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对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共同富裕和绿色发展,进而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企业家精神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发展的关键因素。激发企业家的爱国情怀、创新活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国际视野,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供强大动力。企业家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国际视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扎实的微观基础和可靠的动力机制。

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驱使企业家勇于突破传统,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前沿技术以及高效的管理方法,持续创造经济增长点、就业机会与新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支撑。企业家的创业和企业发展能够创造大量财富,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社会贡献以及知识溢出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企业家精神不仅在经济领域的创新和开拓中熠熠生辉,还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弘扬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活动中,将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和服务中,可以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和商业模式,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环保要求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产业支撑。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世界各国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企业的实力和形象,传播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和优秀文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新时代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家“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涵盖企业、区域和国家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在企业层面,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企业生产、管理、创新能力的动态上升。创新实干的企业家精神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促使企业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流程、开拓新市场。实干精神促使企业家将创新理念付诸实践,带领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实现持续发展。

国家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是区域层面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体现。国家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所有区域依据比较优势更加协调、平衡,最终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跃升。区域层面的高质量发展建立在企业层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上。区域内资源配置的优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区域竞争力的持续增强以及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共进等,都离不开区域内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发现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和潜在市场需求,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最有价值的领域流动,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通过促进企业之间的产业协同创新,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创新成果的共享和转化,推动区域内整体企业的协同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催生。企业家精神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紧密相连。我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众多新技术范式的涌现带来丰富的潜在创新机会,企业家将这些潜在创新机会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企业家在企业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技术知识、科学知识的独特解读能力,成为驱动其识别新技术范式中蕴含的颠覆性创新机会的关键。当企业家感知到尚未被挖掘的创新机会时,其敢于承担不确定性的精神特质便会驱使他们集合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挖掘这些机会。而此过程必然要求企业家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配置,包括人力要素上打破常规招聘模式,集合多学科人才,财力要素上精心规划资金分配,权衡各阶段资金需求,物力要素上挑选全球最适配资源。当企业家成功将感知到的机会转化为新产品或服务时,会为经济体系带来溢出效应,激发更多机会挖掘,最终促使产业发生深度转型升级,使产业朝着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新时代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

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全新战略导向。《决定》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企业家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掌舵者,弘扬企业家精神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推进高水平科技自强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并不断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投入资源进行研发,才能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创新精神赋予企业家果敢的决策力,驱使他们坚定地支持科技研发,聚集优秀的科研人才,购置先进的研发设备,开展深入的技术研究,从而逐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权。科技创新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家敢于承担科技创新的风险,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退缩,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不断调整策略。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新时代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上,为了更好地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以向经济体系注入价值创造机会、稳定企业家预期以及增强企业家对市场前景和自身能力的信心作为着手点。具体而言,要通过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宣扬创新文化以及建立健全容错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为企业家精神的弘扬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从企业家、创业者自身角度来讲,无论是国有企业家还是民营企业家都应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技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特别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奋斗。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特别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更好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制度基础和根基所在。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不同所有制背景的企业家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公有制经济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为整个经济体系注入稳定且可持续的价值创造机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治理结构、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家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发等领域勇挑重担。切实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深入消除市场准入壁垒,加强产权保护,畅通沟通机制,让民营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新兴产业领域。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上的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的重要途径和关建环节。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价值创造机会。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举措,可以让企业家更加便捷地进入各类市场领域,将创新想法迅速转化为商业项目,催生新产业,从而在经济体系中创造更多价值。透明、稳定且可预期的政策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当政策法规保持连贯性,企业家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规划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对未来的投资和经营成果有更为稳定的预期。否则,企业家会感到无所适从。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政务服务、公平的市场监管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提升企业家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增强企业家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总之,只有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让国有企业更加敢干,民营企业更加敢闯,外资企业更加敢投,使各种所有制企业形成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局面。

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和建立健全容错机制

大力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是更好激发企业家精神的必然要求。各地区要通过加强创新教育、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树立创新创业榜样以及加强媒体宣传等措施,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让创新创业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从更深层次上激发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热情。在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中,会涌现更多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勇于开拓新领域的企业家。当创新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和价值追求时,企业家会更加坚定地相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会因为短期的困难或失败而动摇创新的决心,而是能够以更加长远的眼光规划企业的发展战略。创新文化鼓励企业家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自己的创新和决策能力。国家、区域和企业层面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是更好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必要举措与机制。创新和创业往往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建立容错机制为企业家提供试错空间,让他们敢于尝试新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容错机制有助于稳定企业家预期,让企业家从容面对风险,积极进行创新尝试。建立容错机制还能增强企业家对市场前景和自身能力的信心,在容错机制保护下,企业家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调整优化创新策略,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同时容错机制营造的宽容失败社会氛围,也能增强企业家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强化企业家自身责任担当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和勇于创新进取是他们实现自身价值、推动企业发展以及助力国家战略目标达成的关键所在。国有企业家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在重大项目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中勇挑重担,引领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还要开阔思路,加强培养创新型思维,积极探索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机制,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

民营企业家要将企业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充分发挥自身灵活性和市场洞察力优势,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创造就业机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在这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应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为 李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艾尼瓦尔,吉林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编:李 懿/美编:石 玉

责任编辑:张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