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产业振兴 > 正文

“三优三拓”驱动修文镇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也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盘活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三优三拓”战略为引领,奋力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产业引擎”驱动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优班子,拓队伍,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提档加速

修文镇牢牢抓住“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抓班子强队伍,通过党建引领推动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支部领导,着力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充分整合村集体土地、资产等要素资源,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道路。中郝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三郝农科股份制公司,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持股10%,通过“龙头企业+联合社+农户”的方式,辐射带动16家分散经营的合作社和周边200户果农抱团发展;西郝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唷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实现支部引领与村级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持续增收。

“两委”领办,着重从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能手中选拔党性强、会管理、能致富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突出“两委”干部带动作用,有效增强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东白村党支部书记多次前往北京、浙江等地实地考察,筛选适宜本村种植的麒麟西瓜,聘请浙江台州技术员驻村开展技术指导,提升本村西瓜的竞争力、影响力;胡乔营村、西白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建大棚、学技术,带领村民培育本村特色产业,探索农村致富有效路径。

党员领先,着眼引导有专业、有技能的青年党员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挑大梁”“唱主角”。三郝农科青年党员构建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特色餐饮、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城郊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以生态底色厚植农业发展沃土;杨安村鼓励本村青年党员建厂房、添设备,发展红薯产业精深加工,丰富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优渠道,拓路径,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修文镇积极实践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盘活闲置资源。修文镇通过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开发拓展多种产业项目,让“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稳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全面振兴提质赋能。西郝村依托本村闲置铸造厂,建设短视频创作写生基地,保留工厂原有风貌,布景不同年代元素,配套娱乐、餐饮、体验项目,实现厂房变景区、车间变景点;南要村通过公开招标,就火车站台旁20余亩集体土地与永泰实业有限公司签订租赁协议,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

做活农产品精深加工。修文镇依托本地传统种养殖优势,投入新设备,延长产业链,纵深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推动产品变商品。陈侃村立足传统养殖业,拓宽牛奶、酸奶等奶制品加工产业,生产草莓、菠萝等多口味酸奶;三郝农科持续深化与四川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园区新品种、新产品,同时开发上市苹果脆、果蔬脆、果酒等精深加工产品,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

抓活农旅融合。坚持以农塑旅、以旅彰农,充分利用山水相依、人文荟萃的资源优势,将“三郝瓜”、“堡子酒”、空中草莓等特优名品、非遗技艺与印象潇河、聚金枣园等农业园区进行串联,环山贯水,集中开发农旅休闲、民俗文化等项目,开展亲子游、科普游、写生游等旅游新模式、新业态,逐步走出一条农业强、文化兴、旅游旺的发展路径。

优保障,拓服务,机制赋能产业建设稳步推进

修文镇多措并举,在组织、资金、项目等方面提供要素保障,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优化组织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依托镇“1+3”下乡工作专班,建立镇村联动、群众参与、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包联、督促、指导所包村开展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工作,共同谋划、集思广益,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有力推动各村集体经济扩规模、提水平。

强化资金支持。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调动民间资本作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集体出、群众筹、社会投、银行贷、部门帮、政府补”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聚散沙成宝塔,用多元资金撬动多样产业发展。

深化项目支撑。将项目建设作为村集体经济持续上升的重要载体,申请乡村振兴项目30个,其中农业产业发展项目12个、基础设施项目10个、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8个。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商招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洽谈引进东白村育苗基地项目、东白村彩食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内白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褚村“两颗豆”豆棒加工项目等,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之路。(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人民政府 梁晓丽)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