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否高质量,政绩考核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既要高位谋划、一体推进,也需俯身定指标、优方式、强运用,避免政绩考核陷入“高高在上”“曲高和寡”误区,真正挥好政绩考核指挥棒。
“高精度”设准考核指标。指标设不好,方向难不跑。考核指标体系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政绩考核的方向正确与否。不同环境背景、发展基础蕴含的指标达标基础差异巨大,倘若机械地基于往年情况“账面研判”“公式计算”,看似公平科学,实则挤压了部分干事者热情,也给一些“先天优势”者提供了躺平温床。强化基层调研,立足资源条件、区位基础等实际,差异化设置指标,让指标敏锐度更高、考核分辨率更细。既要适当拔高考核目标,留足发展空间,引导干部“跳起来摘桃子”,也要避免目标遥不可及,毫无发展空间,防止干部“躺着吃桃子”。
“高标准”优化考核方式。绩由事考、人以绩论。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不同视角、不同对象得出的政绩考核结果自然各不相同,如何统筹研判尤为关键。改进政绩考核方式,将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方式统统摆出来、用起来,各取所长、喜忧兼听。丰富考察视角,多从侧面打听、多向一线了解,在详询“显绩”、深挖“潜绩”之中细探干部干事脉络,形成有血有肉、立体生动的考核结论,坚决避免站得“远远的”、看得“浅浅的”、问得“淡淡的”等“低质低效”“泛化虚化”倾向。杜绝“走流程、凑热闹”心态,在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中降低考核姿态、减轻基层负担,让“为考而考”食之无味、坚决弃之。
“高成色”抓牢考核转化。考得准是前提,用得好是关键。只有扎实做好政绩考核“后半篇文章”,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得实惠、坐台上,干事拖拉、表现不佳的干部红红脸、走下台,才能更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根据政绩考核综合研判,并在职位调整、职级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体现,让吃苦者吃香、流汗者流芳,切实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导向。健全考核结果反馈机制,针对考核发现问题,清单化、项目化制定整改举措,以考为鉴、以考促改,让政绩考核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作者:台州市椒江区委组织部 范永亮 蔡灵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