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大国基理 > 正文

【大国基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要细“治”入微

幻灯片-大国基理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做好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要从细处着眼、小处入手、实处用力,着力深化党建引领全域治理模式,拓展共治共享路径,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整合多方资源,提升服务质效,切实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突出政治引领强定力,推动基层治理党建“领治”。

政治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定盘星”,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基层治理方向正确的根本。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的“桥头堡”作用,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多领域。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要发挥好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了解需求、解决问题,确保关键时刻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织密党组织引领、党员率先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组织网”。要加强党的政策宣传、解读和执行,引导基层群众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基层治理工作,以党建带社建、群建,切实将人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做好协同治理、整体治理的大文章。

强化德治建设提内力,推动基层治理和谐“善治”。德治建设是基层治理的“风向标”,要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文化建设等方式,推动基层治理的文明进步。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荣辱观。要处理好行政与自治、法治、德治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法律、规则、乡约、共识及人情、伦理等多种手段,实现治理的刚柔并济。要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文明守礼的“最大公约数”。要加大表扬宣传力度,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倡导知荣辱、懂法律、促和谐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风尚。

坚持共治共建聚合力,推动基层治理联合“共治”。共治共建是基层治理的“力量源”,要把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原则,实现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不断健全顶层设计、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对社会治理各主体之间的组织协同、机制协同、信息协同作出制度安排。要大力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氛围,培养人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拜人民群众为师,要注重在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全领域吸纳群众参与,不断培育群众的自治意识和治理能力。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模式,拓宽各类组织参与渠道,推动基层治理主体向多元协作发力转变。要精准掌握基层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推进智治创新添动力,推动基层治理高效“精治”。智治创新是基层治理的“新引擎”,要善于借助科技手段,推广智能应用,破效率难题,变“低效管理”为“高效运行”。要强化数字赋能,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打造高标准服务、高效能治理的“新格局”。要加强基层治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基层治理信息平台、数据库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基层治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高效利用。要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监测、预警和处置。要加强基层治理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推动数据的共享和开放,为基层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基层治理的协同发展和创新。要加强基层治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作者:吴昌政)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