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大思政课 | 聚焦“三维”构建特色实效思政教育体系

幻灯片-大思政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对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我们全面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教育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工程,随着教育环境与社会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以及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体化思政教育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理解学生需求,打造多样式“思政菜单”

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体,其需求是构建有特色思政教育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感。一是我们需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实际,精心打造多样化的“思政菜单”,如探索课程组授课模式,采用“问题链”的教学设计。主讲团队扩展为思政课教师、纪念馆专家、劳动模范、优秀学生党员在内的多元团队,逐步形成多队伍多视角协同构建“大思政课”合力。二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结合时代背景、国际国内社会热点等,讲好、讲透、讲活“思政菜单”的内容,我们不仅要涵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高大上”的主题,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爱好等“接地气”的内容。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故事,以及激励青年拼搏奋进、成长和成才的“心灵鸡汤”,使学生能够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伟大梦想中。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高品位“思政厨艺”

教学方法是构建具备实效性的思政教育体系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高品位“思政厨艺”。一是要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理论定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依托数字化教学,通过精准作业、数字分析等技术,实现差异化学习、个性化定制学习方案;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手段,赋能学生更加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个性化成长舞台,助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二是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积极推动传统思政教育内容数字化创新发展,厚植爱国情怀,以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情感认同。通过课程包装和形式感的提升,使思政课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如创建思政慕课资源,以慕课内容为基石,打造多样式“思政菜单”系列思政品牌,以“现场+直播”等方式在社区街道、红色展馆、田间地头,充分体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项目特色,推动思政教育立体化。三是要注重人文关怀的力量和温度。教师要坚持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育规律用好用活“思政厨艺”,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用温暖的话语、自信的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让思政课变得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强化教师队伍,培养卓越“良师益友”

教师是构建有特色有实效思政教育体系的核心力量,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广大教师要始终坚持心有大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只有教师自身明道、信道,才能成为学生树立理想和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是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以“经师”“人师”为目标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培训、研修等方式,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适应学生需求的变化。二是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学生卓越的“良师益友”。教师在逐步从知识传授者到组织者、人格引领者和道德培养者进行角色转变,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对党和国家、乐教爱生的情感融为一体,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的塑造。通过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构建有特色有实效的思政教育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从理解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和实践。聚焦人才培养,抓好思政教育主阵地,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良好道德品质的新时代人才。(作者:陈明辉,湖南工商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中心办公室主任,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工商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