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从六尺“古”巷看基层“新”治

安徽省桐城市,有一六尺宽的古巷,以一段“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让墙佳话闻名。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也有助于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基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发展。

从“六尺巷”的传统精神汲取基层德治之魂魄。六尺巷“互让三尺”的宽容互让,正是中华民族“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深刻体现,跨越千年积淀为今时今人的民族风骨。六尺古巷源远流长的“和”文化,与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同频,成为当今基层德治的一把金钥匙。以“和”塑人,基层干部要深挖“和”文化内涵,面对群众时“和风细雨”,同群众工作时“和衷共济”,将“和为贵”的传统美德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工作智慧。以“和”塑风,要重视基层道德文化教育,让“谦和礼让”成为邻里乡亲的文化风尚,让“和和睦睦”变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底色,将“和为贵”的传统美德滋育起基层文化的生命力。

从“六尺巷”的历史智慧学习基层善治之效能。寓文于治,润物无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智慧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注入强大动能。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具体抓手,从桐城六尺巷典故中凝练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到莆田地方特色文化中创举的“妈祖评理室”,以本土文化共同记忆中的传统美德为启发,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基层治理载体,六尺巷新漫画、黄梅戏唱普法,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内容和现代要素的融合,创新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让故事的描绘、情感的共鸣、技术的创新成为基层善治效能提升的“助力器”。

从“六尺巷”的文化资源整合基层共治之风尚。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依托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丰富与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基层治理品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方面,要以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为“圆心”。这需要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凝聚向上向善价值取向,提升基层文化认同感,增强社区凝聚力,奏好基层治理的“主旋律”。另一方面,要绘就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的“同心圆”。这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理念,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充分调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力量,多方形成基层治理自洽合力,唱响基层治理的“协奏曲”。

(浙江省永康古山镇人民政府 徐梦颖)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