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创新引领 科技强农

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勠力打造粮食安全新高地

坐落在黄淮平原腹地、豫皖两省交界处郸城县境内的河南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系2022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复建设。2024年10月29日至31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全面了解了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规划建设、产业培育、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等方面进展情况,实地考察了区属小麦精深加工产业园(正星粉业)、科创中心、金丹乳酸科技、巨鑫生物、神农药业、百年康鑫、智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数字蔬菜农场、汲冢镇谢寨村、新天豫食品十个现场,与郸城县委主要领导和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班子成员深入交流,共商科技兴农、创新发展大计。笔者认为,该区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紧盯“四区一基地”建设任务,结合实际、创新引领,勠力打造粮食安全新高地的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前景可期,其有益经验难能可贵,可复制、可推广。

上下联手 高位启动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党政高度重视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构建了“省主导、市主体、县配合”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给予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周口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成立市委书记、市政府市长任双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月例会制度,在省政府给予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支持的基础上,给予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支持;2019年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的郸城县,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以项目化、清单化、台账化推进各项建设工作。

按照省委编办、市委编委会批复的机构设置和“三定方案”,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党工委、管委会为周口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处级规格,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兼任党工委书记,下设农业发展部、科技创新部等7个部室,调配精兵强将,完善每周例会、项目推进、责任落实、督促检查等工作机制;2024年3月1日,《河南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促进条例》发布施行(在全国可能绝无仅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集聚优势 倾力打造

聚焦科研资源,建设创新平台。柔性引进院士10名、中原学者6名、博士138名,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6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22个。与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设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等9家科研机构。

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发展体系,42家企业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开展技术合作;以小麦种子、功能食品、微生物菌肥等为重点,初步建立“实验室+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科研创新体系,累计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54家。

聚焦产业提升,攻坚创新技术。围绕小麦、玉米、甘薯三大产业,初步构建了种质创新、科学种植、精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物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区规模以上企业89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

小麦产业实施“优质小麦—玉米周年丰产增效与产业化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小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等7个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选育小麦新品种5个,开发出富硒紫麦挂面、麦胚免疫球蛋白、全营养膳食芯片帖等8个功能性食品;初步构建了小麦减肥增效保优施肥技术体系,开发了北方集约化农区氮素面源污染大数据预警决策平台,研究提出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纳入《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指南》。

玉米产业代表企业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破解玉米产业链共性卡脖子技术难题,拥有60项发明专利和多项专有技术,其中“L-乳酸的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有机胍催化合成丙交酯技术可有效破解白色污染难题,是一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主要产品为L-乳酸、丙交酯、聚乳酸、聚乳酸制品等,2023年加工玉米30万吨,生产乳酸及系列产品20万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轻工、环保、新材料等重要产业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2020年4月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甘薯产业依托新天豫食品,与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河南省薯类淀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甘薯加工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甘薯精深加工生产工艺相关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3项。

聚焦成果转化,积蓄创新动能。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00余件,其中18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L-乳酸产业化关键技术等4项技术填补了世界空白,获批河南省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示范机构。

打造小麦优良品种种子田10万亩,周口农科院自主培育周麦系列小麦品种31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实现“郑麦”“豫麦”“周麦”新品种全覆盖,示范带动黄淮平原高效种植3500万亩;集成开发“小麦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质小麦全环节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累计应用2亿多亩,分别入选国家和河南省农业主推技术;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防治新技术分别入选2022年和2024年河南省主推技术;微生物菌肥和菌剂被推广应用于多种作物,其中小麦每亩增产12.9%;构建“面粉—面制品—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多级价值小麦产品体系,研发出认知因子、男士运动营养补充剂和产妇体能补充剂等生物制品。

打造智慧粮田示范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与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建设“1中心、4基础平台、12个应用系统”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和千亩无人农场(伏羲农场),成功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周口模式”,示范带动全市35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智慧粮田建设,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召开。

高标准建设脱毒甘薯温棚育苗、脱毒甘薯标准化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种植15万亩,平均每亩增产300公斤、增收400元;推广鲜薯窖藏技术,有效延长了鲜薯储藏期,储藏10个月腐烂率低于5%。巨鑫生物研发生产的抗艾滋病药物阿巴卡韦、治疗心脑血管类中间体产品盐酸地尔硫卓、国内首创药物ACC007,全国市场占比均为100%;国家一类新药庆卡霉素正在进行病理、药理、毒理实验,有望填补国际市场新一代抗生素的空白。

发挥黄淮平原“一年二熟”气候优势,示范推广“粮食与蔬菜”“粮食与瓜果”等多元化种植模式,培育各类合作社121个、家庭农场140个、种植大户182人、高素质农民7190人,获批并实施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小麦玉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幸福河湖工程、河南省乡村建设示范县等项目,带动全市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省级9家。

集群发展 前景可期

产业集群、企业集群、三产融合、创新拓展,是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围绕建设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重点培育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不同环节的小麦“链主”企业,探索走出一条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备供应链的小麦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占地5000亩的小麦精深加工产业园中拥有已竣工投产项目5个(正星粉业、盛元食品、丹阳食品、博欣生物、功能性食品产业园一期)、在建项目4个(千喜鹤乡村振兴智慧农业产业园、同福大健康食品城、樊高生物、功能性食品产业园二期)、新开工项目2个(丰德康小麦生物育种及智能化种子创制中心、天存种业小麦种子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开发了健康定制面品、方便速食面制品、富硒小麦功能食品、麦胚功能蛋白等系列产品。

围绕建设黄淮平原现代农业示范区,谋划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智能农业装备和农资产业示范园等项目,打造引领黄淮平原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强化数字赋能,与腾讯云合作成立数据运营管理公司,建设数字产业运营平台——农高号,构建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联动国内农文体旅领域的要素资源,实现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链条间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正在征集周口全域特色优质农产品,通过农高号APP进行线上营销。

围绕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营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创业良好生态,紧盯现代种业、食品加工、生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打造研发、中试、生产、冷链物流相互协作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面积2580亩的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园,规划布局生物改性材料、生物基增塑剂、生物降解膜、生物降解制品、生物降解纤维制品、生物降解医疗用品“六大基地”,竣工投产12万吨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品等8个项目,正在建设年产15万吨聚乳酸、年产3万吨聚乳酸改性餐饮包装等项目,力争5年内打造千亿级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

围绕建设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典范区,统筹推进减污降碳示范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创建全国平原地区乡村振兴典范区。

围绕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平台、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多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新天豫食品等甘薯精深加工企业,“郸城红薯”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与福建薯之味合作,谋划建设新天豫甘薯低碳产业园,建成达产后可实现收入18亿元、税收5300万元,带动甘薯标准化种植35万亩。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巨鑫生物二期2号和4号车间已建成,年产2.9万吨的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生产项目设备已进场、近期安装。周口生物医药孵化园(生物医药检验检测中心)项目仓库和办公楼预计2025年8月份建成投用。

创新引领 科技强农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笔者认为,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要宗旨应该有二:一是科技强农,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二是乡村全面振兴,带动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经过两年半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毋庸置疑的骄人战果。针对当前建设资金缺口大、精深加工项目落地难、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必须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改革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从20世纪50年代初农业合作化运动至今风风雨雨走过了70多年发展历程,毫不夸张地说,新中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全球涉及人数最多、辐射地域最广、影响范围最大、立法实践最长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组织体系,是亿万农民安身立命之本、维护权益之基、善治乡村之要、国泰民安之源。

不断完善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是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将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必须坚持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必须坚持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必须着力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必须构建适应农村经管的组织保障,必须牢牢把握至关重要的底线思维:不以减少基本农田为代价,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以损害农民权益为代价,不以颠覆集体所有制为代价。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系统布局、谋定而动,使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规律、工作需要、群众利益,让改革实效经得起人民检验。

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健康之本,同时也是疾病之根、死亡之因。成也在水、败也在水,得也在水、失也在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原政委严晓培将军领军的研究团队,瞄准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结合专业特长,根据生活饮用水、包装饮用水、养殖种植、食品加工等领域的不同需求,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专业研究,其中先后研发出从每小时生产90升至50000升9个类型49个型号的电化低赫兹水设备,并实现远程操控和赫兹可调。针对水产养殖商品药残超标、土腥味难除和养殖尾水清洁化处理等问题,电化低赫兹水技术设备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吊水等处理方式,具有良好的杀菌抑菌功能、快速去除药残和土腥味、状态稳定、技术设备应用场景广泛等特点。

河南省粮食总产全国排名第二、夏粮总产全国排名第一,周口市、郸城县夏粮总产分别在全省地市级和县区级排名第一,对国家粮食安全举足轻重。因而,在主产区因地制宜开展主要粮食作物试验意义重大,主要目的是减量增效、提质创优。根据需要和可能,近期试验方向可以有两个:一是水药结合,将电化低赫兹水与农药产品结合,在制药配药时替换原普通水作为水溶液,在检测是否可能降低药效同时,做种植叶面喷洒对比试验,观察是否可提高药效(提高植物吸收促长或减量增效能力);二是水肥结合,将电化低赫兹水按不同比例混于肥料用于滴灌或叶面喷洒等,对比观察是否提高肥效、促进生长、优化品质。

服务创新。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基础,文化振兴是灵魂,生态振兴是支撑,组织振兴是保障,人才振兴是关键,五个振兴缺一不可。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作为国家连接产业、连接企业、连接农民实现战略转变的重要平台,应善于将管理寓服务之中。

一是重视人才培训。将包括乡村干部、企业负责人、生产经营者等在内的实施类人才培训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与引进科研类人才有机结合,携手推进强农大略。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确定区域品牌宣传用语。郸城是“天下第一智者”鬼谷子王禅的故乡,金丹乳酸科技生产规模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可考虑用“智圣故里 乳酸郸城”作为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和郸城县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宣传用语,其中有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有独树一帜的主导产业,有人杰地灵的地域位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配合相关主导企业,创新企业品牌宣传,为扩大招商引资、产业提升奠定基础。

三是探索增效机制。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可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探索以有实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为切入口,与有诚信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利益链接,统筹解决产品原料、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商品销售、包装运输等链条环节的贷款需求,以减少贷款利息、降低运作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原农业部巡视员、研究员 关锐捷)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