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考核指标量化成为各地应对繁杂基层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名目繁多、过度“精细”、多头重复、重痕迹轻实绩等问题,甚至陷入“指标越多、实效越差”的怪圈。
考核是指挥棒,也是风向标,但一味把考核指标当成工作目标,就会陷入“唯指标论”“唯数据论”的泥沼,更会催生形式主义,助长“材料政绩”,让考核“跑偏变味”。基层治理需要的不是“数据达标”,指标“瘦身”刻不容缓,只有化繁为简,才能让考核回归初衷,将基层干部从考核压力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着眼于“减”,优化考核方式。“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就要善做减法,通过挑重点、挤“水分”、亮“干货”,压减考核频次、规范考核流程、精简考核事项,共同发力助推考核指标“瘦身”。要破除传统思维、路径依赖,通过优化整合构建“一次通知、一支队伍、一次考核”的“多考合一”考核机制,提升考核质效。要以考准考实为目标,最大限度优化考核流程,多采用“四不两直”,减少查台账、查资料等考核环节,从源头刹住重留痕、轻实绩问题。要打破数据壁垒,加强不同部门间考核信息共享,对多头、较差、重复的内容“合并同类项”,精简考核项目、科学分配权重、突出考核重点,切实解决“层层加码”和“小马拉大车”问题。
致力于“精”,引导干事方向。考核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部分地区考核“眉毛胡子一把抓”,考核指标多而繁,考核内容空又乱,既没有主线,也没有重点,反而进一步加重基层负担。制定考核指标时不能简单的“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各地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工作重点等,精准制定“共性+个性”的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各地考核立足实际、量体裁衣。要根据不同类别、不同职能,明确区分赛道,本着“干什么,考核什么;考核什么,量化什么”的原则,引导基层干部精准干事、科学干事,最大程度发挥“以考促干”效能。
立足于“实”,强化结果运用。考是基础,用是关键,考核结果不是简单的“亮成绩”、“贴排名”,而是要考出真政绩,切实用考核结果倒逼基层干部向上发力,推动“考绩”向“增效”转变。要坚持考用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干部选用的重要依据,多渠道打通干部“上下”壁垒,将基层干部从频繁迎检、层层考核中解放出来,让考核真正回归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更好服务百姓的初衷,变“疲于应考”为“干事迎考”。要坚持考奖结合,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对考核发现的优秀干部,落实好轮休调休、年度体检等人文关怀,大张旗鼓表彰奖励,让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形成激励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作者:付金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