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家精神是全面推进科技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构建完善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体制机制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弘扬科学家精神体制机制的全方位、多层次构建完善,要在深度上注重知识挖掘、高度上注重成果产出、广度上注重范围普及、效度上注重反馈优化。以聚焦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推进知识生产和价值共创,以关注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普及深化精神产品的宣介转化,以人才培育和思政应用促进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体系,着眼对外传播成效来提升科学家精神的国际影响力,从而不断形成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制度合力和实践效力。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 体制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4.20.002
【作者简介】张彦,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价值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主要著作有《价值排序与伦理风险》《价值排序与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的价值逻辑与实践研究》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1]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重视科技在社会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科学家精神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具有丰厚的精神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2]新时代新征程,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构建完善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体制机制不仅是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深耕研究领域、培育创新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更是应对时代挑战、引领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要综合考虑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从明确目标、实施推进、监督评估等方向切入,结合人才培养、信息化支持和全社会参与等方式,不断完善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体制机制。聚焦科学家精神的内容生产、成果转化、传播普及、成效评估,构建完善深度上注重知识挖掘、高度上注重成果产出、广度上注重普及范围、效度上注重反馈优化的全方位、多层次体制机制。深度、高度、广度、效度这四个着力方向在目标构想上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国家发展的各个层面,在制度设计上涉及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各个环节,在参与主体上强调不同领域的协同配合、协同推进,从而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体制机制。
内容生产与资源共享:搭建科学家精神知识库与平台
推进知识生产和价值共创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任务,为科学家精神的弘扬传播提供了丰富内容。充分挖掘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要在高度、深度和广度的多维统一中把握科学家精神深厚的价值底蕴和独特的时代印记。就高度而言,党和国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学家精神并进行系统阐释。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3]这一表述强调了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时代价值。就深度而言,科学家精神建基于社会历史实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4]六个部分构成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反映了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秉承的价值取向,凝结着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信念和意志。就广度而言,科学家精神是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的有机融合。2021年,科学家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其影响与定位从科技工作层面上升至党和国家层面。科学家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具有独特性,这既彰显了科技事业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关键性作用,又以最大公约数的意涵将个体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关联。因此,要从科学家精神的普遍性描述中精准捕捉科学家故事的特殊性,呈现个案研究与谱系研究相统一的科学家精神;要从历史人物和当代科学家中梳理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与典型案例,诠释科学家精神的深厚底蕴与榜样伟力;要从学理化分析和时代化表达中理解科学家精神,体悟其核心内涵、本质特征、价值旨向等。
打造多元化内容生产机制,搭建科学家精神知识库。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载体,保持高质量的内容供给。一方面,需要更多专家团队共同参与。建立一支跨学科、跨领域、跨场域、跨媒介的专家团队,既能保证科学家精神内容生产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又能不断丰富科学家精神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例如,中国科学技术馆携手中国煤矿文工团创作沉浸式戏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实现了科学与艺术双向奔赴、跨界融合的成功探索。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挖掘科学背后的文化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传播科学,有助于公众理解科学及科学探索过程。应明确目标,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要义与内涵,创作出能够激发公众兴趣、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弘扬崇高精神的系列作品。应注重交流合作,组织成员定期分享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创作经验,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学者举办讲座、研讨会,为团队提供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学术见解,为生产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提供保障。应创新创作模式,鼓励团队成员尝试多种创作形式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同时,探索利用新兴技术,提升作品内容的互动性和沉浸感,使科学家精神更为生动、更为立体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另一方面,需要多方主体协同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挖掘科学家精神的重要阵地,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师生和研究人员开展科学家传记、口述史、科学哲学、科技史等方面的研究与创作。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可邀请媒体机构参与科学家精神相关节目的策划、制作和推广,加强对科学家精神的多渠道宣传。此外,调动和整合多方社会主体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共同参与内容创作和推广,打造“会说话的场馆”,多时空多维度地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科学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例如,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馆以科学家精神内涵为框架,撷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展示其以科技助力强国的风采,充分彰显了科学家精神的卓然风貌。
建设集“案例库、文献库、视频库”于一体的科学家精神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科学家精神数字资源库、推广使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以及加强平台建设与运营,有助于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和覆盖面,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丰富的资源服务。在资源利用方面,收集科学家事迹形成案例库、整合科学家相关文献资料构建文献库、整理科学家生平工作视频制作视频库,实现科学家精神资源的集中存储和管理。搭建可根据关键词、学科领域、时间等条件检索的检索平台,提高科学家精神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在技术应用方面,将云计算应用于资源的云端存储以提升共享效率,将大数据分析应用于定位用户兴趣以提高资源分发的针对性,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资源分类和个性化服务以推动平台的持续优化。在平台运营方面,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和服务体系,如增加互动问答、在线交流和资源共享等功能板块,提升平台互动性和体验感。及时收集用户反馈意见,做好日常更新和维护工作,保证平台资源的时效性和丰富性。
传播普及与成果转化:拓宽科学家精神影响力路径
加强传播普及是弘扬科学家精神、实现其育人价值的重要前提,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和转化方式使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创新传播策略和渠道是拓宽科学家精神影响力路径的关键。科学家精神自提出伊始便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科学家精神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及媒介话语融于一身。因此,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政策支持、学术支撑和媒体传播的协同发力。从传播范围来看,要结合线上线下多时空维度,扩大受众范围。举办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借助实物展示、互动体验、多媒体展示等形式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具象的科学家精神。邀请知名科学家举办讲座和论坛,就科学前沿、科研伦理、科技智库、创新文化等主题进行探讨,增加公众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为科学家提供一个分享科研经历的平台,形成科学家精神传播的良性循环。从传播效果来看,拥有庞大用户基础和高度黏性的社交媒体是传播科学家精神的重要阵地,媒体要做好科学家精神的“发言人”,积极发挥优势提升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吸引力。如创建科学家日常、科研趣事等话题,鼓励用户参与分享和讨论,利用热点效应传播科学家精神。制作科学家精神系列短视频或利用直播平台实时互动,拉近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切实增强科学家精神传播的有效性,激发全社会对科学、创新尤其是科学家的关注和尊重。例如,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办,北京电影学院承办的“首届中国高校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及摄影展”就是推动全国高校学子关注科研工作、宣传科学家精神的有益尝试。
探索科学家精神成果转化机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5]一方面,推动科学家精神研究成果向多领域转化。在教育领域,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体系,让科学家精神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进校园,形成具有时代意义和育人价值的文化成果。在企业领域,鼓励企业将科学家精神融入企业文化,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将创新、求实、奉献的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在公共领域,政府可通过设立科研专项基金、优化创新环境等措施,为科学家精神的转化提供政策保障。另一方面,建立科学家精神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激励机制。其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科学家精神评价体系,将科学家精神纳入科技评价和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其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和转化提供法律保障。其三,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确保科学家、企业、政策制定者等各方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获得恰当的回报,形成良性依托,推动科学家精神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
营造普及科学家精神的社会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重点在于加强科普,提高全社会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和尊重。一是要创新科普内容和形式。传统的科普往往侧重于科学知识本身,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学家在科研历程中的精神品质和创新思维。科普内容应包含科学家的成长故事、科研历程中的挫折与坚持、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等,以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展现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例如,系列院士进校园活动便是以面对面的、灵活多样的方式诠释和传播科学家精神。院士们不仅为师生带去了科普盛宴,更点燃了学生心中科学研究的火种。此外,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打造沉浸式科普体验,有利于将抽象的科学家精神具象化、生活化。二是倡导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设立科学家荣誉制度、提高科研经费投入等相关政策能够为科学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主流媒体加大对科学家及其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全方位展示科学家在推动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类发展等方面的突出贡献,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科学家的认可和尊重。
人才培育与思政育人: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体系
以人才培育和思政育人促进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体系,是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传承科学家精神的重要途径。其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6]弘扬科学家精神要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协同并进。第一,构建完善以科学家精神为重要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由科学家或行业专家担任导师的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科研指导。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第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育创新精神要在育人过程中强调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培育实践能力要在实验实训中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公益项目等实践活动,深入理解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设立创业孵化中心,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资源对接、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第三,开设科研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强化学生科研伦理和诚信意识。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直接关系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尽可能规避学术不端行为,要注重培养科学家精神中的求实精神,强化科研诚信教育,指引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实施科研活动全过程跟踪和全链条管理,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和规范,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其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家精神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支撑国家科技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要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定期组织科学方法论、科学思维、科研伦理等专题培训和主题教育;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不断优化教职工评价体制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培训和评价的核心内容,引导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示范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高质量有组织的科研,支持跨学院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团队和教师的联合攻关、协同合作中弘扬科学家精神。
其三,融入思政全课程育人。“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弘扬科学家精神既要融入思政课程,又要融入课程思政”。[7]课程育人是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体系的主要渠道。当前,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体系不仅是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一环,更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科学家精神内蕴的严谨求实的态度、甘于奉献的情怀以及团队协作的品质,既是科学研究的基石,也是新时代青年应当追求的价值。将科学家精神作为核心要素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要在课程设计、课程互动、课程评价和课程反馈等各个环节下功夫。当前,各高校依托区域特色和优势,积极梳理和挖掘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科学家精神教学案例。例如,绵阳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科技城,具备丰富的科学家精神事例,可融入思政课建设、铸魂育人全过程。实践育人是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的现实依托。理论知识的教授固然重要,但实践活动能以更为生动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指南。例如,德育环节的主题教育活动、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悟与涵养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促使学生化理想信念为实际行动。
对外传播与成效评估:提升科学家精神的国际影响力
着眼对外传播成效、提升科学家精神的国际影响力,是展示中国科学家风采、彰显我国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方式。第一,综合运用国际传播策略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弘扬科学家精神也要在时与势中推进完善。一则,要利用多元国际平台展示科学家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让科学家精神走出去。国际学术会议和科技展览是展现中国科学家精神风貌和有关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舞台。要适时组织专题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与中国科学家共同探讨科研伦理、科学创新等议题,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认知。深化与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及科学家的合作项目,创新联合实验室、跨国科研项目等形式,有利于促进科学家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的科学难题,展现中国科学家在推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二则,要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的深度合作。主动与国际科技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制定国际科技政策、标准和规范,定期联合举办相关主题的国际论坛、研讨会,提升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形象。三则,要注重科研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鼓励并支持中国科学家在高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展现中国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卓越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全球科学研究的积极贡献。同时,利用国际新媒体资源,建立官方账号或合作频道,发布关于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文章、视频、访谈等内容,以更广泛、更直接的方式触达全球受众。
第二,构建完善科学家精神传播的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家精神不仅是我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国际社会共享的精神资源。一则,衡量科学家精神传播效果需要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评估指标既要包括国际媒体报道数量、国际合作项目完成率、国际科技组织参与度等可量化指标,也应考虑传播内容的准确性、权威性、创新性以及受众反馈的积极程度等质量指标。二则,衡量科学家精神传播效果需要全面的、多维度的评估方式,兼顾短期与长期评估、国际与国内比较。其中,短期评估可以关注传播活动的即时反馈,而长期评估则应关注科学家精神在塑造社会氛围、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持续影响。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科学家精神传播方面的方式和效果,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精准制定传播方案。三则,衡量科学家精神传播效果需要开展社会调查、收集反馈意见,围绕认知度和满意度两个维度,定期收集相关数据,评估传播活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的成效,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和期望,为改进传播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第三,持续优化科学家精神传播的组织方式。总体而言,需要根据评估体系和调查结果,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和内容生产方式,优化传播内容与渠道。例如,倘若当前传播内容过于专业化、学术化,导致普通受众难以理解,则可以在传播内容中增加大众化元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来诠释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要根据受众的地域、文化背景等因素,定制差异化、分众性的传播内容,以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说,需要社会各界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良好局面。科学家精神的传播和弘扬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科研机构、媒体、企业等多方合力不可或缺。在这一系统工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层面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科研机构推动科研诚信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对科学家事迹和科研成果进行宣传和追踪报道。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科技公益活动等,推动科学家精神在社会各界的广泛传播。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ZD003)
注释
[1]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1页。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5页。
[3]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1页。
[4]《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4~6页。
[5][6]《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民日报》,2024年7月22日,第1版。
[7]张锐、张彦:《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视位、要义与赋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年第15期。
责 编∕方进一(见习) 美 编∕周群英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Zhang Yan
Abstract: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i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force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strong countr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reform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education and sci-tech talent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an all-round and multi-level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n-depth knowledge mining, high-degree output of achievements, broad scope popularization, and effective feedback and optimization. Efforts must be made to promote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value co-cre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deepen the promo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piritual products by focusing on the dissemin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into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by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pplication,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by focusing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so as to form the systemic synergy and practical effectiveness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scientists.
Keywords: spirit of scientists, system and mechanism,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