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智库 > 正文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理论观点,既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和政治高度统一的辩证关系,又总结升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的科学把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党的领导要在中心工作中充分体现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有利于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调动各方、形成合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基,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集中表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辩证关系蕴含着相互制约却又统一于一体的结构规定性。一方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生活与物质生产方式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揭示了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首先抓住和抓好经济建设这个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对国家一切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决定性影响,其领导核心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和认识为什么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其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设计的内在要求。党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决定了作为国家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工作,必然包含在党的全面领导之列。其二,这是经济工作在党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基础性地位使然。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和基础,党在治国理政中必须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事实胜于雄辩。在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和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等一系列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始终保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定力与锐气,取得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好成绩,有力证明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擘画了一幅振奋人心的经济改革发展蓝图。按照相关部署,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才能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聚焦于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进一步明晰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逻辑进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含着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既强调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又注重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更凸显共享发展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前提是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关键要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自觉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行动之中。

第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涉及技术、管理、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创新和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进而催生发展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一方面,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创新优化科研管理与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并保护和激励其创造热情与活力,不断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同时,注重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第三,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注重前瞻性布局、系统性谋划,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自主权与发展主动权。

深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把握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也是制定正确决策和顺利推进事业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认识和揭示了一定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价值追求,在发展理念、基本架构、运行方式、成效评价等方面,无不体现中国特色,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照抄。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方能深刻把握规律,推动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善于在总结经验中深化思想认识、在探索规律中打开工作局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治理智慧。新时代以来,在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下,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之所以能够顶住压力、保持活力,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并在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这“五个必须”和“六个坚持”,都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新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不断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精彩篇章。

关键是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

经济工作既是一项极具技术与知识含量的专业性工作,也是一项涉及政治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复合性工作。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关键所在。

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是党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党领导人民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能力,体现在进行战略筹划、科学决策、组织管理、统筹协调、选人用人、组织动员等各环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对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增强改革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坚持宏观和微观、国内和国外、战略和战术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及时研判重大战略性问题,及早针对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作出部署,并善于把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定具体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改革任务和清单,明晰实施方案与步骤,不断提升改革发展实效。

二是提升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关键在干部。要按照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切实优化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一方面,注重培养选拔懂政治、懂经济、懂治理的领导干部。另一方面,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意识,并将普及经济常识和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结合起来,凝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与合力。

三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优势与经验。要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风险意识、权利意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立健全有利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和集聚一大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高端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并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四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抓基层打基础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广大基层干部创造良好工作和成长环境,促进其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能力。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在经济建设一线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系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