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前沿理论 > 正文

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必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把握谱系内涵,回答教什么的问题

将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绝不只是让学生从知识层面了解伟大精神,更应实现融事于情、融情于理、融理于信、融信于行的螺旋上升,强化价值引领。

“史”的规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精神形态勾勒出1921年以来的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奋斗和胜利的伟大历程,既是教育资源,又是重要历史标识。比如以建党精神为源头,梳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历史坐标,就可以构筑起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程。既要讲清楚伟大精神标识的历史脉络,更要讲清楚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精神蕴含着的“三大规律”,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四个选择”,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自觉成长为时代新人。

“党”的显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百年探索中先进典型和重大成就的生动总结,其根源在党,党组织的形象不能湮没,党员形象不能缺席。 “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在讲清其基本内容和历史来源的同时,使广大师生深刻明白“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要在讲清其感人事迹和道德境界的同时,使广大师生深刻折服于党的先进性、优良作风和优秀品格,鼓舞他们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助力民族复兴伟业。

“新”的衔接。每一个伟大精神都是与其所处时代的要求相联系的,都是当代人以行动对当代问题的回答。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衔接新时代的新内涵和新成果。在新时代的实践中,一定还会有新的重要事件和先进典型涌现,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应该进行新的挖掘和阐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其当代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行”的指引。精神的力量最终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穿透时空的力量,就必须与新时代青年个人成才需要相结合,与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结合,引导他们把握精神谱系的实践指向,将精神力量运用在日常行为中,融入青春选择中。

实现教育转化,回答怎么教的问题

一是依托“四史”教育,实现教育内容转化

“四史”教育的重点已经从广大党员、干部推广普及到全社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来自党百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与“四史”教育脉络一致,内容相扣,同时“四史”教育丰富了精神谱系的教育维度。依托“四史”教育,将精神谱系的内涵转化为教育内容,启发学生从历史、现实、未来的贯通中,在民族奋斗和世界历史形成的双重视角下,审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历程,在对精神内涵的体悟中加深历史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增强“四个自信”。

二是对接青年话语体系,实现教育话语转化

话语场域多样化。在信息化、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语境被不断解构,倒逼思想政治话语场域多样化。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主体需求为根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现从抽象话语向具体话语、政治性话语向大众话语、文本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换;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扩展到虚拟扁平的网络场域,同时要将来源于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正在被书写的时代篇章里,深入到学生现实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能够浸润人心的话语生态。

话语内容时代化。新时代学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的一代,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一代。他们的话语体系体现出宽阔的世界视域,更迭迅速的话语内容,且更加注重个性化,强调平等对话,意图突破传统话语的范畴。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开阔视野,在与全球化话语交锋的同时,注重相互沟通、相互吸收,以多样化、潮流化的方式提升解释力、感染力、说服力,形成体现大国风范、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话语方式贴合化。当代青年话语方式更加多样个性,具有交互性强、更迭速度快、更具情境化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拘泥于高位,必须深入研究和适应网络话语方式的生成传播规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本身承载着生动的人物和事件,更便于将深刻的思想蕴含在具象的案例与故事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再凝练、再加工和再创新,以更加鲜活世俗的方式进行话语的融合嵌套,打破青年对思政话语的刻板抽象,增强共鸣感和认同感。

话语传播立体化。当代学生善于从微博、B站、知乎、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快速收集信息,即时传播信息,形成传播热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供给侧改革”,主动了解学生乐于使用的网络媒体,研究媒体话语特点与诉求,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声量。

三是用好“大思政课”,实现教育效果转化

实践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精神谱系本身就是知行统一的产物。通过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突出实践导向,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将精神的力量发挥在对世界的改造、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从“知”向“行”的转化。

在所需所盼中奋起成长。我们要将社会现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一方面通过参观走访、时事讲堂、榜样分享等方式讲好新时代伟大成就;另一方面更要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模拟提案、基层共建等方式,引导青年直面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实矛盾,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参与解决现实问题,了解国家所需、人民所盼,立志成长成才。

在服务奉献中成熟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昭示青年,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敢于给青年压担子、担责任。通过常规性社会服务和重大活动志愿服务,提高学生公共事务参与度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就业扎根基层,到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社会发展事业中坚定使命担当,将所学迁移转化为自觉行动,固化为个人的自由行为、品德和人格,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贾彩彩,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