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旨归与逻辑理路

【摘要】西方民主制度体系在实际运行中逐渐背离其维护人民主权的初衷,暴露出选举至上、权钱交易、掣肘低效、唯形式论等乱象,陷入了民主困境与治理危机。而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政治文明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正如自由、公平、正义一样,民主也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西方社会往往将自身步入现代社会的路径视为民主典范,并试图将这一模式连同资本主义价值观体系,作为普世标准强加于其他国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西方民主制度暴露出的缺陷

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曾被英国政治思想家约翰·密尔称为最理想政府形式的“代议制政府”得以确立发展。正是这种超越直接民主的“代议制”,使得民主在西方政治实践中逐渐聚焦在竞争性选举上,使其成为一种争取民众选票来获得领导权的政治安排。事实上,西方的民主模式在当代逐渐暴露出选举至上、权钱交易、掣肘低效、唯形式论等乱象,其合法性与有效性受到民众的广泛质疑,因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衰败危机。

选举至上:“主权在民”的简单聚焦。民主原意为“人民主权”,旨在构建人人参与的治理体制。然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西方民主逐渐演变为选举民主,仅聚焦于选举过程,掩盖了民主的实质。约瑟夫·熊彼特、萨缪尔·亨廷顿等西方学者将民主简化为选举,强调其形式而非内涵。这种“选举至上”观念导致一些西方政客追求竞选胜利,忽视国家长远发展与民众福祉,民众权利被简化为选票,选举结果未必反映其真实意愿,实际上,此制度将多数人排除在决策核心外,降低了选举参与度,加深了民众的政治冷漠。因此,“民主即选举”的模式从根本上偏离了民主初衷,限制了民众的真正参与和权利实现。

权钱交易:权力与资本的相互渗透。西方民主制度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其核心在于选举,旨在将资产阶级代理人推上政治舞台。这一制度体系实则服务于金钱与权力交易,剥夺了广大民众的真实民主权利。富人阶层通过“金钱政治”操控选举,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在西方社会,竞选离不开金钱支持,权钱交易屡见不鲜,当选者往往通过人事任命或政策倾斜等方式回馈资助者。金钱成为西方政治的驱动力,贯穿于选举、立法与施政全过程,高额选举费用更将普通人拒之门外。这种制度不仅限制了民众的政治参与,还加剧了社会的分裂与冲突,暴露了西方民主的虚假与弊端。“金钱政治”已成为西方社会难以根除的顽疾,深刻揭示了当代西方政治的本质。

掣肘低效:利益博弈的政治游戏。西方民主制度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与权力制衡的框架内运作,往往深陷于效率低下的泥潭,成为难以根治的痼疾。国会的过度制衡机制虽旨在维护民主平衡,却常因政治分歧的尖锐化而陷入僵局,特殊利益集团的强势介入更是加剧了权力的碎片化。党派之间对立情绪高涨,体制改革因各方利益冲突而步履维艰,立法进程缓慢,政府决策与执行因政治博弈而大打折扣。党争的极端化趋势使得民主制衡机制异化为“否决政治”,政客们更重视党派私利的争夺,忽视了国家整体与长远的战略规划。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异化为竞选舞台上的资源比拼、公关较量与谋略博弈,其本质意义被逐渐淡化。此外,政权更迭频繁导致政策不连贯,常因新总统上台而推翻前任政策,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损害了政府信誉与国际形象,还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内部的撕裂,对国家的长期发展造成了阻碍。

唯形式论:“程序万能”的片面崇尚。西方民主制度强调程序的重要性,以减少主观干预,但往往过分抬高程序地位,忽视其实质效果。程序民主理论奠基人约瑟夫·熊彼特及其追随者如罗伯特·达尔、萨缪尔·亨廷顿等,强调民主的过程导向,使“程序至上”成为主流观念。然而,这导致民主程序逐渐取代实质成为中心,民主沦为形式上的“游戏”,选出的是迎合大众的精英和资本傀儡。西方民主应反思程序与实质的平衡,避免陷入“程序主义”,确保民主真正服务于人民利益,而非沦为空洞的形式。

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实践的价值回归

中国基于本国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不仅丰富了民主的内涵,更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的民主。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框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巩固了爱国统一战线,激发了人民创造活力。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凝聚民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展现了民主的力量与活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最真实”的民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中国民主话语的独特性与对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追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在于“人民主体性”,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区别于西方民主模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体现民主正当性、合法性,还通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民主的真谛在于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特征。

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体现在国家战略层面,也深入基层与个体权利层面,全面覆盖政治生活;将政治参与从零散认知提升为整体理论,促进双向互动,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中国的现代化,没有走西方老路,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没有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而是创造了中国式民主。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

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展现出广泛覆盖、真实可信、实效显著的独特优势,开辟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境界。“社会主义之树常青,离不开民主的滋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途,亦需民主之光的照亮。”面对西方民主制度所引发的现代性挑战与危机,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独特的时代价值,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一创举,不仅深刻烙印着时代的印记,更蕴含着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不懈追求,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壮阔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新民主话语叙事。随着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推进,西方民主制度弊端显现,采用西方民主模式的国家亦面临挑战。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民主发展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当家作主”与“全过程覆盖”,不仅是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总结,也是对民主话语的创新性贡献,促进了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让发展中国家看到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重要性,为发展中国家走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

破解民主发展困境。中国的民主政治道路根植于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又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展了民主渠道,深化了民主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使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重要民主形式更好结合起来,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持续参与,证明了民主道路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形态。思想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先导,缺乏本土发展理念支撑的民主制度安排难以解决实质问题。中国的民主积淀了“天下为公”等深厚政治智慧,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历史根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中国现实国情,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深厚思想底蕴,展现出独特优势和示范意义。

现代化是民主发展的核心动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为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也为发展中国家展示了现代化新图景;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更将推动和引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为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9JZD00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政治建设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的资助】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

责编/银冰瑶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垚]